文殊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采颦文集最新章节!
1
四月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筛下历史的光阴。渐渐走近文殊街,再次听到文殊坊的钟声深远悠长。穿越百年历史,响彻深幽的古庙,在小巷深处迂回。来成都已十余年,却是第二次走近这禅学的圣地。第一次来,是和大学同寝室的姐妹们,那时,说来好笑,仅仅是为了解馋,品尝那享誉已久的素餐。如今,隐约那铜制青炉,袅袅轻烟,如一帧发黄的老照片在记忆深处埋藏,只等待一次翻新,重温旧时的温馨时光。
高柳依旧,韵阳独垂。清空的足音踩在青石铺就的小巷里。两旁是仿古的川西民居,翘角的飞檐,雕花的门窗,久远的岁月浓缩在这折叠起的名画古卷里,似乎能听到,清澈的阳光下这些古老的质点在呼吸吐纳。仿若一步跨入筹觥交错的历史地图,依稀岁月如痕。只那些香烛钱纸在街旁的铺面静静昭示着这里也逃不开现代商业的侵蚀。
我欲买上一些。夫拉住了我。“也许,庙内自有这些东西。”想想也对,根据我们以往在其它寺庙的经验。不定,庙内规定不能买别的,只能买他们的。
票面10元的门票,却只收了5元。夫说,在庙会日或者其它节日,这一定是卖得10元的。这供求原理,倒是无论哪里都运用得很周到。
果然,还没跨进文殊院门,发现前面有一对人的诸如此类香烛钱纸的东西,被要求放在了门口。进去才发现,文殊坊内专门有一处提供香的地方,大约十根左右的细细的香被捆成一束,规定一票领一份。并不见其它有卖香烛之类的。心里突然松了一口气。毕竟还有这样的地方,没有完全被商业元素充斥着。
2
第一进的殿堂是天王殿。山门正门上方高悬黑底金字大匾“古信相寺”中奉大肚笑脸,金色铜铸弥勒菩萨一尊。大肚能容天下事,笑口堪破古今愁。两边分别有四大天王坐像,此乃彩绘泥塑圣像。神态威猛,色彩以蓝红为主,非常耀眼。院中是两个铜制的青炉。一个青炉中,红烛幽幽,烛泪滴了满满一炉,炉身已然被风雨斑驳得黝黑、苍老,象沉默的化石,无言,却展示着生命存在过的痕迹。另一个青炉内则青烟袅袅,以飞天的姿势依风而上,肃穆而神圣。虔诚的人们或者站立,或者跪拜在蒲团上,心无旁骛,闭上双眼。此刻,心中只有无限的希望和祈祷。
一向的我,对于神灵,有着难以言说的矛盾态度。从理性上讲,我明白,物质决定意识,所有的一切神秘,不过人赋予了想象而已。然而,近些日子来,我心中竟然希望自己能够相信有神灵的存在。相信一切的冥冥。让一切的无可奈何,一切的希望以及那无限的哀思能够寄托在那些虚无里。给自己一个幸福的理由。也许,这些跪拜的人很多也如我,在生活之外,只是寻找到一个寄托的质点,不至于使自己惶恐和不安。
我、婆婆、夫一人拿了三份香,一如其它人,点燃,跪拜,祈祷,然后再在青炉内插上那些燃得正盛的烟。夫一向本不理会这些的。但这次,居然很顺从,很虔诚的祈祷。其实,我知道,是因为我腹中的小生命的缘故。当爱无从表达的时候,也许,这种方式是最原始的表达方式。这让我想起很多年以前,从不信神的父母为病重的我虔诚的祈祷。也是一般的深厚的爱,这爱总会让人做出不可能的事来。
第二进的殿堂乃三大士殿。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三大士铜铸金相。观音菩萨骑麒麟表“悲”文殊菩萨骑狮子表“智”普贤菩萨骑大象表“行”三位容姿飘逸,花冠、缨络、坐骑、莲台皆金光闪烁,非常炫目。我仿若看见当年的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而那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的传说。终归不过是借夕阳一个影子,归来,只一个瞬间前尘就成为神话,成为一段信仰。花开花谢。过程之中时空已转换。只是骨子里有一些坚持,坚持一段希望或者坚持一个理由。守着丝丝缕缕的不舍,寂寞等风来。
慈笃禅师的神灵似乎仍在那高高低低的云端,在那明崇祯皇帝的田妃亲手绣制的千佛袈裟,在吴贞女绣制的挑纱间微笑。历史不语,我只听得风细细的吹过。如若他的低语,吟诵,庇佑。
第三进乃大雄宝殿。门口的匾额不书“大雄宝殿”而书“南无释迦牟尼佛”这是寺的正大殿。此殿也是慈笃方丈建。殿广五间,深进四间。单檐歇山式,四角起翘,巍峨壮丽。福扇窗花,殿顶藻井,檐边撑弓,雕工精緻,手工细密,式样繁多。当我们轻轻地跨进大殿时,只见殿中央是尊释迦佛铜坐像。两旁为铜铸二尊者。在佛前为三十二臂铜铸观音像。殿两旁壁上挂着十八尊罗汉画像。在这雄伟庄严的殿里,香烟轻缭,充满了清净和谐之气。
殿前的两尊狮子铜像,被前来祈福的人们抚摸得光滑莹润。我也照例抚过。扶过心中的万千祝福万千希望。婆婆用她那干枯瘦削的手也如我一般抚过,我抚过的温暖,瞬即传到婆婆的手心。但愿,我的祝福也如此。也许,抚摸与否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希望。这希望会让我们心上都开出花儿来。即使过了绽放的季节,也一样可以娇艳。
第四进和第五进分别为说法堂和藏经楼。珍藏与流传在此间交替醒来。而第六进则为新修建的文殊阁。显然少了历史的沉淀。多了些现代的元素。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两旁则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朱红的木窗细格上,积满了岁月的尘埃。殿上的青瓦苔痕点点,无数岁月的华光曾淌金流银。
3
不知不觉,午餐时间到了。钟声又一次响起。我俗气的认为是午餐的钟声。不过,并未求证。许多身着黄色僧袍的僧人聚在斋堂吃斋。没有听得一点声响。仍显得整齐肃穆。一个青花瓷碗盛饭,一个青花瓷碗盛菜肴。菜肴不过是一些诸如扎耳根拌胡豆,素炒青菜类。也许,清心方能寡欲。这么一顿简简单单仅仅果腹的午餐,就能让那些僧人们投入那无穷的虚空中得以满足。窗外有些观望的人。似乎想见证,僧人是否真的只是素食素斋。我突然哑然失笑。人性的好奇与矛盾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僧人的斋堂旁侧的过道进去。便可以用餐。这里的素餐供应那些信男信女。买得票后,便可以拿碗,排队打饭。饭菜和僧人们类似。一份素餐不过三五元。
不过,这里的素餐并不是文殊坊闻名的素餐厅。要到那闻名的素餐厅,需绕过东厢,来到文殊庭院东侧。
走进东侧园林。则是另一番景象。与刚刚的庄严肃穆稍有不同。显得清幽雅致。满目葱茏。走在曲折的小径上,周遭的树木大多长得高高大大。阳光透过高高地、密密地树枝洒下来,光影斑驳。鸟语花香,一片世外桃园。
素餐厅的旁边则是一个茶园。青花的盖碗,泡上一杯绿茶,整个老成都的古老文化就沉淀在那青幽幽的盖碗茶间。没有喧哗,也没有成都特有的麻将声,一切静静的静静的。有的只是时光的流逝。轻轻的从那青砖粉墙上滴落。
婆婆虽然来成都已快三年,却是第一次来到文殊坊。平素里宁静安详的婆婆,此刻却如返老还童的小孩,眼光里满是好奇和惊讶。
除了想拜佛,我是特意带婆婆来品尝这著名的素餐的。虽然不是周末。但素餐厅内,依旧热闹非凡。台阶上的雅座和厅内小一点的桌子已经没有空位。我们只好与一对夫妇共用一张大的园桌。
色泽鲜艳芳香浓郁的豆瓣鱼原来是土豆泥做的。回锅肉则是豆腐做的。宫爆鸡丁也是豆腐做的。不管是色香味口感,都象极了真正的川菜。需要仔细品尝,这才发现都是素食。这也正是素餐厅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原来穿上伪装的菜肴更具有魅力。
不少外国游客也在这里。他们品尝的神情显得专注而有趣。在最角落的一桌,大约有十几个外国游客,因为没有多余的餐桌,他们只好极不自在的挤在一块儿。但表情却是愉悦的。每一道菜肴都让他们惊讶开心。似乎,他们不是来用餐的,而是来欣赏艺术的。
4
用完餐。再次跨进文殊园林。春日的阳光斑斑驳驳的斜斜的打下来。所有的树叶所有的花儿所有的鸟儿似乎在瞬间苏醒。
转过林阴小径,来到池塘边。一切便象那久远的回忆,有了些空明,有了些不着痕迹的暖暖的色彩。有风无风,都时时会有碎金的阳光漏下,漫不经心的折转着如梦一般飘落。心灵的跫音愉快的踏碎那一池春水。
池塘中央横跨着一座廊桥。廊桥上有两只乌龟并排卧着,一动不动,起初,还以为是特别的石雕。但突然发现池塘内有很多的大大小小的乌龟,正在阳光下懒洋洋的游着。在往那假山望去,在有阳光的地方,发现了更多的乌龟。他们一只爬到前一只背上,层层叠叠,蔚为奇观。这时,一个不小心,一只乌龟滑下石头,连带着一串乌龟跌进池中。婆婆露出稀疏的牙齿笑得象小孩。我调皮的拾起一块极小的石子,向那廊桥上的乌龟投去。打在一只乌龟的背上,它并不见得怕生,只是懒洋洋的伸了伸腿,继续晒着久违的太阳。
这时,我还在想,这池塘里养这么多乌龟,该卖多少钱呢?正在思量时,旁边的游人告诉我。原来这片池塘有它特别的功用,它是放生池。这些乌龟中的许多,都是被人从菜市街边甚至餐馆买来,放入池中的。刀下余生,想必它们也格外珍惜阳光吧。
池塘边,耳听得却是百鸟啁啾,啼声清脆。和那些兰花、玫瑰、茶花,交相辉映,一时间,我还道自己进入了古时的某个公园。想必,僧人们有时也会这样的清幽之地做早课了?但仅仅是猜想而已。
也许所谓的天人合一,不外乎就是如此罢了。
走出文殊院。阳光渐渐归隐。我、婆婆、夫,三人携手而行。感觉身体在幸福中慢慢地飞散,随着暮色和空气消融、烟灭。这就是净土,俗世里的桃源,不寂寞,也不遥远。在这城市的一隅,在心灵的一隅。
三藏心经云: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佛氏总是这般渊默,禅寂里揉杂着清凉的哲思。若一个凡俗的人给生活的嚣嚷逼迫得厉害了,不妨暂且逃进这里。静静的祈祷一回。或者一杯清茶,一卷经书。也许,茶不必酽,书不必厚,不必洒扫庭除,不必蒲团打坐,亦不必青灯古佛,一切适意而为,悠然寂然,你的心灵就会在这样的青烟袅袅,这样的清幽静雅中,渐渐变得安宁。
1
四月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筛下历史的光阴。渐渐走近文殊街,再次听到文殊坊的钟声深远悠长。穿越百年历史,响彻深幽的古庙,在小巷深处迂回。来成都已十余年,却是第二次走近这禅学的圣地。第一次来,是和大学同寝室的姐妹们,那时,说来好笑,仅仅是为了解馋,品尝那享誉已久的素餐。如今,隐约那铜制青炉,袅袅轻烟,如一帧发黄的老照片在记忆深处埋藏,只等待一次翻新,重温旧时的温馨时光。
高柳依旧,韵阳独垂。清空的足音踩在青石铺就的小巷里。两旁是仿古的川西民居,翘角的飞檐,雕花的门窗,久远的岁月浓缩在这折叠起的名画古卷里,似乎能听到,清澈的阳光下这些古老的质点在呼吸吐纳。仿若一步跨入筹觥交错的历史地图,依稀岁月如痕。只那些香烛钱纸在街旁的铺面静静昭示着这里也逃不开现代商业的侵蚀。
我欲买上一些。夫拉住了我。“也许,庙内自有这些东西。”想想也对,根据我们以往在其它寺庙的经验。不定,庙内规定不能买别的,只能买他们的。
票面10元的门票,却只收了5元。夫说,在庙会日或者其它节日,这一定是卖得10元的。这供求原理,倒是无论哪里都运用得很周到。
果然,还没跨进文殊院门,发现前面有一对人的诸如此类香烛钱纸的东西,被要求放在了门口。进去才发现,文殊坊内专门有一处提供香的地方,大约十根左右的细细的香被捆成一束,规定一票领一份。并不见其它有卖香烛之类的。心里突然松了一口气。毕竟还有这样的地方,没有完全被商业元素充斥着。
2
第一进的殿堂是天王殿。山门正门上方高悬黑底金字大匾“古信相寺”中奉大肚笑脸,金色铜铸弥勒菩萨一尊。大肚能容天下事,笑口堪破古今愁。两边分别有四大天王坐像,此乃彩绘泥塑圣像。神态威猛,色彩以蓝红为主,非常耀眼。院中是两个铜制的青炉。一个青炉中,红烛幽幽,烛泪滴了满满一炉,炉身已然被风雨斑驳得黝黑、苍老,象沉默的化石,无言,却展示着生命存在过的痕迹。另一个青炉内则青烟袅袅,以飞天的姿势依风而上,肃穆而神圣。虔诚的人们或者站立,或者跪拜在蒲团上,心无旁骛,闭上双眼。此刻,心中只有无限的希望和祈祷。
一向的我,对于神灵,有着难以言说的矛盾态度。从理性上讲,我明白,物质决定意识,所有的一切神秘,不过人赋予了想象而已。然而,近些日子来,我心中竟然希望自己能够相信有神灵的存在。相信一切的冥冥。让一切的无可奈何,一切的希望以及那无限的哀思能够寄托在那些虚无里。给自己一个幸福的理由。也许,这些跪拜的人很多也如我,在生活之外,只是寻找到一个寄托的质点,不至于使自己惶恐和不安。
我、婆婆、夫一人拿了三份香,一如其它人,点燃,跪拜,祈祷,然后再在青炉内插上那些燃得正盛的烟。夫一向本不理会这些的。但这次,居然很顺从,很虔诚的祈祷。其实,我知道,是因为我腹中的小生命的缘故。当爱无从表达的时候,也许,这种方式是最原始的表达方式。这让我想起很多年以前,从不信神的父母为病重的我虔诚的祈祷。也是一般的深厚的爱,这爱总会让人做出不可能的事来。
第二进的殿堂乃三大士殿。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三大士铜铸金相。观音菩萨骑麒麟表“悲”文殊菩萨骑狮子表“智”普贤菩萨骑大象表“行”三位容姿飘逸,花冠、缨络、坐骑、莲台皆金光闪烁,非常炫目。我仿若看见当年的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而那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的传说。终归不过是借夕阳一个影子,归来,只一个瞬间前尘就成为神话,成为一段信仰。花开花谢。过程之中时空已转换。只是骨子里有一些坚持,坚持一段希望或者坚持一个理由。守着丝丝缕缕的不舍,寂寞等风来。
慈笃禅师的神灵似乎仍在那高高低低的云端,在那明崇祯皇帝的田妃亲手绣制的千佛袈裟,在吴贞女绣制的挑纱间微笑。历史不语,我只听得风细细的吹过。如若他的低语,吟诵,庇佑。
第三进乃大雄宝殿。门口的匾额不书“大雄宝殿”而书“南无释迦牟尼佛”这是寺的正大殿。此殿也是慈笃方丈建。殿广五间,深进四间。单檐歇山式,四角起翘,巍峨壮丽。福扇窗花,殿顶藻井,檐边撑弓,雕工精緻,手工细密,式样繁多。当我们轻轻地跨进大殿时,只见殿中央是尊释迦佛铜坐像。两旁为铜铸二尊者。在佛前为三十二臂铜铸观音像。殿两旁壁上挂着十八尊罗汉画像。在这雄伟庄严的殿里,香烟轻缭,充满了清净和谐之气。
殿前的两尊狮子铜像,被前来祈福的人们抚摸得光滑莹润。我也照例抚过。扶过心中的万千祝福万千希望。婆婆用她那干枯瘦削的手也如我一般抚过,我抚过的温暖,瞬即传到婆婆的手心。但愿,我的祝福也如此。也许,抚摸与否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希望。这希望会让我们心上都开出花儿来。即使过了绽放的季节,也一样可以娇艳。
第四进和第五进分别为说法堂和藏经楼。珍藏与流传在此间交替醒来。而第六进则为新修建的文殊阁。显然少了历史的沉淀。多了些现代的元素。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两旁则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朱红的木窗细格上,积满了岁月的尘埃。殿上的青瓦苔痕点点,无数岁月的华光曾淌金流银。
3
不知不觉,午餐时间到了。钟声又一次响起。我俗气的认为是午餐的钟声。不过,并未求证。许多身着黄色僧袍的僧人聚在斋堂吃斋。没有听得一点声响。仍显得整齐肃穆。一个青花瓷碗盛饭,一个青花瓷碗盛菜肴。菜肴不过是一些诸如扎耳根拌胡豆,素炒青菜类。也许,清心方能寡欲。这么一顿简简单单仅仅果腹的午餐,就能让那些僧人们投入那无穷的虚空中得以满足。窗外有些观望的人。似乎想见证,僧人是否真的只是素食素斋。我突然哑然失笑。人性的好奇与矛盾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僧人的斋堂旁侧的过道进去。便可以用餐。这里的素餐供应那些信男信女。买得票后,便可以拿碗,排队打饭。饭菜和僧人们类似。一份素餐不过三五元。
不过,这里的素餐并不是文殊坊闻名的素餐厅。要到那闻名的素餐厅,需绕过东厢,来到文殊庭院东侧。
走进东侧园林。则是另一番景象。与刚刚的庄严肃穆稍有不同。显得清幽雅致。满目葱茏。走在曲折的小径上,周遭的树木大多长得高高大大。阳光透过高高地、密密地树枝洒下来,光影斑驳。鸟语花香,一片世外桃园。
素餐厅的旁边则是一个茶园。青花的盖碗,泡上一杯绿茶,整个老成都的古老文化就沉淀在那青幽幽的盖碗茶间。没有喧哗,也没有成都特有的麻将声,一切静静的静静的。有的只是时光的流逝。轻轻的从那青砖粉墙上滴落。
婆婆虽然来成都已快三年,却是第一次来到文殊坊。平素里宁静安详的婆婆,此刻却如返老还童的小孩,眼光里满是好奇和惊讶。
除了想拜佛,我是特意带婆婆来品尝这著名的素餐的。虽然不是周末。但素餐厅内,依旧热闹非凡。台阶上的雅座和厅内小一点的桌子已经没有空位。我们只好与一对夫妇共用一张大的园桌。
色泽鲜艳芳香浓郁的豆瓣鱼原来是土豆泥做的。回锅肉则是豆腐做的。宫爆鸡丁也是豆腐做的。不管是色香味口感,都象极了真正的川菜。需要仔细品尝,这才发现都是素食。这也正是素餐厅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原来穿上伪装的菜肴更具有魅力。
不少外国游客也在这里。他们品尝的神情显得专注而有趣。在最角落的一桌,大约有十几个外国游客,因为没有多余的餐桌,他们只好极不自在的挤在一块儿。但表情却是愉悦的。每一道菜肴都让他们惊讶开心。似乎,他们不是来用餐的,而是来欣赏艺术的。
4
用完餐。再次跨进文殊园林。春日的阳光斑斑驳驳的斜斜的打下来。所有的树叶所有的花儿所有的鸟儿似乎在瞬间苏醒。
转过林阴小径,来到池塘边。一切便象那久远的回忆,有了些空明,有了些不着痕迹的暖暖的色彩。有风无风,都时时会有碎金的阳光漏下,漫不经心的折转着如梦一般飘落。心灵的跫音愉快的踏碎那一池春水。
池塘中央横跨着一座廊桥。廊桥上有两只乌龟并排卧着,一动不动,起初,还以为是特别的石雕。但突然发现池塘内有很多的大大小小的乌龟,正在阳光下懒洋洋的游着。在往那假山望去,在有阳光的地方,发现了更多的乌龟。他们一只爬到前一只背上,层层叠叠,蔚为奇观。这时,一个不小心,一只乌龟滑下石头,连带着一串乌龟跌进池中。婆婆露出稀疏的牙齿笑得象小孩。我调皮的拾起一块极小的石子,向那廊桥上的乌龟投去。打在一只乌龟的背上,它并不见得怕生,只是懒洋洋的伸了伸腿,继续晒着久违的太阳。
这时,我还在想,这池塘里养这么多乌龟,该卖多少钱呢?正在思量时,旁边的游人告诉我。原来这片池塘有它特别的功用,它是放生池。这些乌龟中的许多,都是被人从菜市街边甚至餐馆买来,放入池中的。刀下余生,想必它们也格外珍惜阳光吧。
池塘边,耳听得却是百鸟啁啾,啼声清脆。和那些兰花、玫瑰、茶花,交相辉映,一时间,我还道自己进入了古时的某个公园。想必,僧人们有时也会这样的清幽之地做早课了?但仅仅是猜想而已。
也许所谓的天人合一,不外乎就是如此罢了。
走出文殊院。阳光渐渐归隐。我、婆婆、夫,三人携手而行。感觉身体在幸福中慢慢地飞散,随着暮色和空气消融、烟灭。这就是净土,俗世里的桃源,不寂寞,也不遥远。在这城市的一隅,在心灵的一隅。
三藏心经云: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佛氏总是这般渊默,禅寂里揉杂着清凉的哲思。若一个凡俗的人给生活的嚣嚷逼迫得厉害了,不妨暂且逃进这里。静静的祈祷一回。或者一杯清茶,一卷经书。也许,茶不必酽,书不必厚,不必洒扫庭除,不必蒲团打坐,亦不必青灯古佛,一切适意而为,悠然寂然,你的心灵就会在这样的青烟袅袅,这样的清幽静雅中,渐渐变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