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官哥不分家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剑断化蝶最新章节!
王会长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
这谢老板,很早就在这条街上开古玩店,但属于半路出家,对古玩其实是一知半解。
上世纪70~80年代,生活物质稀缺,村民们要买点什么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总要到大队双代店或公社的供销社去买,村里是没有门店卖东西的,离街镇路远的人家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货郎担也称为换糖佬或卖婆。
他们在当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卖东西,还收购破烂,那个年代,他们走家串户,村头巷尾都会回响着拨浪鼓清脆的声音。
货郎担的东西不多,却深受农村男女老少的青睐和欢迎,货郎肩挑一个大箱子,另一头是一个大箩筐,大箱子上有一个玻璃罩,里面是一些家用小百货,火柴、纽扣、红头绳、发夹、卫生球、松紧带,橡皮筋、哈俐油、针固、小圆镜、百雀灵……
还有各种逗小孩子吃和玩的小东西,最常见的有糖啰头和一吹就哇哇响的插着几根染着红绿鸡毛的小喇叭,还有小孩们喜爱的红色塑料小公鸡等小玩具。
这些小物品对当时落后的农村来说已经是足够丰富的了,货郎担进村时总要把他的拨浪鼓摇得特别响,耳尖的孩童们便跟着货郎,或走或停,嬉笑声,喧哗声,引来需要购物的大人。
货郎在打开他的“百宝箱”,就会有小孩子拿着鸡毛、鸭毛、鸡黄皮、牙膏壳、塑料凉鞋之类的东西换糖果吃,没有这些东西的孩子就闹着要家人买糖吃,或买个小皮球。
谢老板当时就是一名货郎担,属于挑着担子,串街走巷,走村串户,摇着拨浪鼓的卖货人,当时不少人家中多少都有些古物,觉得这些东西没多大用处,就索性从家里扒拉出来找他换糖果换牙膏等日用品。
他也来者不拒,一律当作破烂收回去堆在家里,也不知道是他接触多了喜欢上还是知道日后会升值,反正期间是一件都没卖过,听说他家里到处堆满了这些收回来的古玩。
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渐渐地,各处的个体户小卖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不少,村头巷尾都有了不少商店,人们买东西更方便了,他们这些货郎也随之失去了作用。
但他收回来的古物却水涨船高,一天一个价,后面他在出了几件藏品后,建起了一栋五层楼洋房,其中三层都用来存放他早年收回来的古物,还在这古玩街开了家店铺。
对于他收回来的东西,很多他自己都搞不清具体是什么,大多都是听同行说的,至于真伪,还真说不好。
按照他的说法,那时候大家饭都吃不饱,谁有空做仿品啊,有也是以前仿的,无非就是那个朝代的问题,反正现在不愁吃不愁喝的,要是没钱花,出一两件藏品就完事,至于古玩背后的故事和真伪辨别,买家他会看,犯不着自己劳神劳力去学,只要知道行情价格就好。
“玉尊,你看王会长干嘛?”
谢老板看到陈松和王会长进行眼神交流,自己又看不懂,不由急道:“你有什么话直说就行。”
“真直说?”
陈松忽然觉得这个谢老板很有意思,别人有什么都是藏着掖着,他倒好,好像什么顾虑都没有,倒是一个直爽之人。
谢老板大大方方道:“我没那么多弯弯道道,也没那么多规矩,反正东西是我的,你也不用顾虑那么多,想说什么都可以。”
“那我可说了啊。”
“你说吧。”
谢老板看到陈松还是欲言又止的模样,不由急了。
陈松迟疑了下,道:“您这件不是官窑,也不是北宋的。”
“不是官窑?年代也不对?”
谢老板一愣。
陈松连忙道:“个人看法,您就当我胡说,别介意。”
虽然谢老板让自己说,可这当着他的面说他的东西不对,实属有些打脸。
“不,不,没关系,这东西我也不是很懂,年代都是听看过它的人讲的。”
谢老板倒没因为陈松的话生气,问道:“能跟我好好说道说道吗?以后免得再弄错了。”
“这......好吧。”
陈松看到谢老板并不像是在说反话,当下简单地说起官窑和哥窑的区别。
官窑和哥窑都是宋代五大名窑,同属官窑中的青瓷系统,以釉色和开片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既要有釉色的美丽,又要有开片的美丽,以双重标准作为该艺术表现的准则,因此两者非常接近,类似程度非常高,自古便有“官哥不分家”的说法。
哥窑有开片,官窑也有开片;哥窑有紫口铁足,官窑也有紫口铁足;哥窑有金丝铁线,官窑也同样有金丝铁线。
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通常是因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以后温差冷热不均造成的釉开裂,属于瓷器的缺陷,后被文人赋予一种美的追求,叫缺陷美。
紫口铁足是因为胎体所用紫金土含铁量较多,烧制以后胎色偏紫黑偏深,由于釉料的流动性,烧制的时候口沿部分的釉料会向下流淌,所以那部分的釉料会比较浅薄,显露紫色的瓷胎,足部无釉处呈现胎体铁褐色的现象。
金丝铁线的“金丝”是指细碎的开片,呈黄色;“铁线”是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金丝铁线在古代还叫“文武片”,指的是开片的大小。
两者实际上还是比较好区分,一般可以以开片的大小做判断,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
一众古玩商听完后,对陈松不敢小觑,这官窑和哥窑连行内人都经常混淆,这些特征没有深入了解是无法说出来的。
谢老板看着陈松手上的倭角方洗,道:“这方洗上面的纹片致密,个头也不大,属于哥窑?”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
陈松将手中的倭角方洗微微举起,道:“这一件胎厚,为铁色,手感轻,釉色属于无光的乳浊釉,莹润感缺乏,给人一种雾蒙蒙的感觉,这是哥窑的特征,也是比官窑差的地方。”
众古玩商都是行内人,自然明白陈松所说的意思,也都点头表示赞同。
官窑和哥窑对比起来,官窑胎薄,哥窑胎厚,官窑胎色多以铁色灰色胎居多,少见其他胎色,哥窑则有铁色,赭色,土黄色,灰色等诸色,另外官窑因釉里面含有玛瑙,上手莹润感明显,手感沉,而哥窑手感轻,属于无光的乳浊釉,莹润感不如官窑。
“虽然官窑到了南宋,因为工艺衰退,为了体现紫口铁足的特征,釉没有北宋那么厚,看起来和哥窑相差无己,但从釉色和金丝还是能分辨出。”
陈松指着倭角方洗上的开片道:“官窑的开片为一种色纹,不会出现文武片,这件上面有两种色纹,大片纹黑色,小片纹红黄色,是典型的哥窑特征。”
王会长点头道:“没错,这件的确是哥窑,不是官窑。”
谢老板问道:“那它的年代呢?”
“我觉得是元代早期,接近南宋时候。”
陈松指着釉面道:“这釉面大小纹片互相结合,即使是开片在较小的区域,也带有曲折变化的状态,纹片的大小分布也不均匀,纹路带黑或黄色,颜色略浅,并不够宋时期的色深,气泡虽有聚珠攒沫的特点,但密集度和连贯性欠缺,另外胎璧较厚,没有宋代小巧的感觉,这种大开大合的豪迈感倒符合元人的审美。”
谢老板见陈松说得有理有据,周围的同行也都点头认同,说明陈松断代为元代是没有争议的,不由一拍大腿,一脸愁容,道:“哎呀,不是宋代的话,那岂不是不见很多钱。”
五大窑皆以宋为主,不到宋的,平常人家看都懒得看,这变成元代,岂不是价值大打折扣。
陈松笑道:“谢老板无须担心,虽然是元代,但还是南宋的工匠做的,整体比南宋差一点,也不会折价太多。”
“那就好,那就好!”
谢老板顿时放下心来,心里盘算着得报多少价合适。
陈松将哥窑倭角方洗放下,目光看向一个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变化柔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子。
甁身施以白釉,用青花绘制有龙纹,龙纹遍布器身,龙头二目双睁具有神韵,嘴巴张开,凶猛异常,胡须鬃毛双角轻松飘逸自然,细脖宽胸鳞片清晰富有张力,有力的三爪张牙舞爪、腾云驾雾、身段矫健,游于云海中,整体绘画技艺高超,画意流畅潇洒飘逸,青花与白釉形成鲜明对比,龙富精神。
“这件元青花……”
谢老板想起方才自己所说的哥窑倭角方洗年代有误,怕这件青花玉壶春瓶也年代不准确,连忙改口道:“这玉壶春瓶也很多人看过,不少专家都断为元代。”
玉壶春瓶,又称为玉壶赏瓶,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指的就是玉壶春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是一种典型的集实用与观赏于一体的瓷器种类,流传的时间非常的长,直到现在还是很多饮酒爱好者所喜爱的一种瓷器类型。
王会长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
这谢老板,很早就在这条街上开古玩店,但属于半路出家,对古玩其实是一知半解。
上世纪70~80年代,生活物质稀缺,村民们要买点什么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总要到大队双代店或公社的供销社去买,村里是没有门店卖东西的,离街镇路远的人家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货郎担也称为换糖佬或卖婆。
他们在当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卖东西,还收购破烂,那个年代,他们走家串户,村头巷尾都会回响着拨浪鼓清脆的声音。
货郎担的东西不多,却深受农村男女老少的青睐和欢迎,货郎肩挑一个大箱子,另一头是一个大箩筐,大箱子上有一个玻璃罩,里面是一些家用小百货,火柴、纽扣、红头绳、发夹、卫生球、松紧带,橡皮筋、哈俐油、针固、小圆镜、百雀灵……
还有各种逗小孩子吃和玩的小东西,最常见的有糖啰头和一吹就哇哇响的插着几根染着红绿鸡毛的小喇叭,还有小孩们喜爱的红色塑料小公鸡等小玩具。
这些小物品对当时落后的农村来说已经是足够丰富的了,货郎担进村时总要把他的拨浪鼓摇得特别响,耳尖的孩童们便跟着货郎,或走或停,嬉笑声,喧哗声,引来需要购物的大人。
货郎在打开他的“百宝箱”,就会有小孩子拿着鸡毛、鸭毛、鸡黄皮、牙膏壳、塑料凉鞋之类的东西换糖果吃,没有这些东西的孩子就闹着要家人买糖吃,或买个小皮球。
谢老板当时就是一名货郎担,属于挑着担子,串街走巷,走村串户,摇着拨浪鼓的卖货人,当时不少人家中多少都有些古物,觉得这些东西没多大用处,就索性从家里扒拉出来找他换糖果换牙膏等日用品。
他也来者不拒,一律当作破烂收回去堆在家里,也不知道是他接触多了喜欢上还是知道日后会升值,反正期间是一件都没卖过,听说他家里到处堆满了这些收回来的古玩。
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渐渐地,各处的个体户小卖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不少,村头巷尾都有了不少商店,人们买东西更方便了,他们这些货郎也随之失去了作用。
但他收回来的古物却水涨船高,一天一个价,后面他在出了几件藏品后,建起了一栋五层楼洋房,其中三层都用来存放他早年收回来的古物,还在这古玩街开了家店铺。
对于他收回来的东西,很多他自己都搞不清具体是什么,大多都是听同行说的,至于真伪,还真说不好。
按照他的说法,那时候大家饭都吃不饱,谁有空做仿品啊,有也是以前仿的,无非就是那个朝代的问题,反正现在不愁吃不愁喝的,要是没钱花,出一两件藏品就完事,至于古玩背后的故事和真伪辨别,买家他会看,犯不着自己劳神劳力去学,只要知道行情价格就好。
“玉尊,你看王会长干嘛?”
谢老板看到陈松和王会长进行眼神交流,自己又看不懂,不由急道:“你有什么话直说就行。”
“真直说?”
陈松忽然觉得这个谢老板很有意思,别人有什么都是藏着掖着,他倒好,好像什么顾虑都没有,倒是一个直爽之人。
谢老板大大方方道:“我没那么多弯弯道道,也没那么多规矩,反正东西是我的,你也不用顾虑那么多,想说什么都可以。”
“那我可说了啊。”
“你说吧。”
谢老板看到陈松还是欲言又止的模样,不由急了。
陈松迟疑了下,道:“您这件不是官窑,也不是北宋的。”
“不是官窑?年代也不对?”
谢老板一愣。
陈松连忙道:“个人看法,您就当我胡说,别介意。”
虽然谢老板让自己说,可这当着他的面说他的东西不对,实属有些打脸。
“不,不,没关系,这东西我也不是很懂,年代都是听看过它的人讲的。”
谢老板倒没因为陈松的话生气,问道:“能跟我好好说道说道吗?以后免得再弄错了。”
“这......好吧。”
陈松看到谢老板并不像是在说反话,当下简单地说起官窑和哥窑的区别。
官窑和哥窑都是宋代五大名窑,同属官窑中的青瓷系统,以釉色和开片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既要有釉色的美丽,又要有开片的美丽,以双重标准作为该艺术表现的准则,因此两者非常接近,类似程度非常高,自古便有“官哥不分家”的说法。
哥窑有开片,官窑也有开片;哥窑有紫口铁足,官窑也有紫口铁足;哥窑有金丝铁线,官窑也同样有金丝铁线。
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通常是因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以后温差冷热不均造成的釉开裂,属于瓷器的缺陷,后被文人赋予一种美的追求,叫缺陷美。
紫口铁足是因为胎体所用紫金土含铁量较多,烧制以后胎色偏紫黑偏深,由于釉料的流动性,烧制的时候口沿部分的釉料会向下流淌,所以那部分的釉料会比较浅薄,显露紫色的瓷胎,足部无釉处呈现胎体铁褐色的现象。
金丝铁线的“金丝”是指细碎的开片,呈黄色;“铁线”是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金丝铁线在古代还叫“文武片”,指的是开片的大小。
两者实际上还是比较好区分,一般可以以开片的大小做判断,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
一众古玩商听完后,对陈松不敢小觑,这官窑和哥窑连行内人都经常混淆,这些特征没有深入了解是无法说出来的。
谢老板看着陈松手上的倭角方洗,道:“这方洗上面的纹片致密,个头也不大,属于哥窑?”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
陈松将手中的倭角方洗微微举起,道:“这一件胎厚,为铁色,手感轻,釉色属于无光的乳浊釉,莹润感缺乏,给人一种雾蒙蒙的感觉,这是哥窑的特征,也是比官窑差的地方。”
众古玩商都是行内人,自然明白陈松所说的意思,也都点头表示赞同。
官窑和哥窑对比起来,官窑胎薄,哥窑胎厚,官窑胎色多以铁色灰色胎居多,少见其他胎色,哥窑则有铁色,赭色,土黄色,灰色等诸色,另外官窑因釉里面含有玛瑙,上手莹润感明显,手感沉,而哥窑手感轻,属于无光的乳浊釉,莹润感不如官窑。
“虽然官窑到了南宋,因为工艺衰退,为了体现紫口铁足的特征,釉没有北宋那么厚,看起来和哥窑相差无己,但从釉色和金丝还是能分辨出。”
陈松指着倭角方洗上的开片道:“官窑的开片为一种色纹,不会出现文武片,这件上面有两种色纹,大片纹黑色,小片纹红黄色,是典型的哥窑特征。”
王会长点头道:“没错,这件的确是哥窑,不是官窑。”
谢老板问道:“那它的年代呢?”
“我觉得是元代早期,接近南宋时候。”
陈松指着釉面道:“这釉面大小纹片互相结合,即使是开片在较小的区域,也带有曲折变化的状态,纹片的大小分布也不均匀,纹路带黑或黄色,颜色略浅,并不够宋时期的色深,气泡虽有聚珠攒沫的特点,但密集度和连贯性欠缺,另外胎璧较厚,没有宋代小巧的感觉,这种大开大合的豪迈感倒符合元人的审美。”
谢老板见陈松说得有理有据,周围的同行也都点头认同,说明陈松断代为元代是没有争议的,不由一拍大腿,一脸愁容,道:“哎呀,不是宋代的话,那岂不是不见很多钱。”
五大窑皆以宋为主,不到宋的,平常人家看都懒得看,这变成元代,岂不是价值大打折扣。
陈松笑道:“谢老板无须担心,虽然是元代,但还是南宋的工匠做的,整体比南宋差一点,也不会折价太多。”
“那就好,那就好!”
谢老板顿时放下心来,心里盘算着得报多少价合适。
陈松将哥窑倭角方洗放下,目光看向一个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变化柔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子。
甁身施以白釉,用青花绘制有龙纹,龙纹遍布器身,龙头二目双睁具有神韵,嘴巴张开,凶猛异常,胡须鬃毛双角轻松飘逸自然,细脖宽胸鳞片清晰富有张力,有力的三爪张牙舞爪、腾云驾雾、身段矫健,游于云海中,整体绘画技艺高超,画意流畅潇洒飘逸,青花与白釉形成鲜明对比,龙富精神。
“这件元青花……”
谢老板想起方才自己所说的哥窑倭角方洗年代有误,怕这件青花玉壶春瓶也年代不准确,连忙改口道:“这玉壶春瓶也很多人看过,不少专家都断为元代。”
玉壶春瓶,又称为玉壶赏瓶,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指的就是玉壶春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是一种典型的集实用与观赏于一体的瓷器种类,流传的时间非常的长,直到现在还是很多饮酒爱好者所喜爱的一种瓷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