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有名无实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剑断化蝶最新章节!
王会长苦笑道:“现在古玩市场是有实无名。”
“有名无实?”
陈松一脸错愕。
不过想想也是,通街都没见到几件老物件。
“严格意义上说,所有在古玩市场卖文物都属于非法。”
王会长看到众人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当下将古玩行业的情况说了出来。
以前古玩市场卖文物是合法的,但实施后,这一切就变了。
根据新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依法继承或是接受赠予;从文物商店购买;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
虽然首次明确了民间收藏文物的合法性,但合法的文物流通渠道主要也变成了两个,一是文物商店,二是拍卖公司。这意味着,法律没有承认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的合法性,而是认定有权从事文物经营的只有文物商店和拍卖企业。
古玩市场在成立之初是合法的,可在新法颁布后,因为没有按照新法的要求组合成文物商店并重新申报,于是就成为非法的了。
“古玩市场虽然客观存在,却没有合法的名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这些做古玩的完全拿不到合法的批文。”
王会长说完,很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钟育谨好奇地问道:“那大家为什么不把店铺转为文物商店,那样不就合法了吗?”
“谈何容易啊,国家对文物商店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必须有两百万以上的注册资金,还要有五名文博专业技术人员,并且有保管文物的场所、设施和技术条件,目前从事文物经营的都是像我们这种商户,很难满足这些条件。”
王会长摇头道:“就算钱和场地到位,那五名文博专业技术人员也难找齐,哪怕文物商店能开起来,赚的钱也未必有现在多。”
王泽出声道:“不是说卖古玩都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吗?这把古玩合法后,生意不是更好做吗?”
自古坊间对于古玩行就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玩古玩搞收藏的人都是轻松而愉悦,坐在那里就能悠哉游哉的把钱赚了。
“说到底还是古玩行业的特殊性,我们这些店铺主要靠熟客生存,就算转为文物商店也不见得能带来多少新客源,一旦哪天出货量跟不上,店铺就会熬死,反正销售额不会增加多少,又何必去增加高昂的成本呢。”
王会长苦笑道:“其实‘三年不开张’就是一种提醒警示,是先辈们对后辈的告诫,古玩脱手变现难,一件古玩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未必能脱手变现,当然,‘开张吃三年’确实是说玩古玩搞收藏可以发财,甚至发大财,一旦古玩脱手变现,就够你吃个三年五年,甚至是一辈子。”
小宝感觉还不是很理解,于是问道:“既然利润如此大,那应该很好做才对啊,而且我听大家都说‘盛世古董乱世金’,说明现在玩收藏的人是比以前多才对吖。”
“假象罢了,真正问题其实还是什么时候能脱手变现,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这古玩,又称文物、古董、骨董等,是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化遗存物质,包括传世品和地下出土品,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
收藏古玩往往具有很多种意义,或以此消遣娱乐;或以此积攒钱财;或以此行贿受贿;或以此为救急等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仅官吏,文人也是如此,大多都是狂热的古玩收藏爱好者。
对于古玩,识者是宝,不识是草,比的是眼力,玩的是开心,因此历来混迹古玩界的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商贾巨富或者文人雅士,这些人非富即贵,而老百姓大多还挣扎在温饱线边缘,根本无余兴他顾。
在古代,收藏古玩更多时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情趣修养习俗,那时候以读书做官有钱的文人为主体,也不乏一些暴发户附庸风雅,拿出大把的银子收藏一些高档的货物来妆点粉饰自己的庸俗,故此古代卖古玩的人虽然出货量少,但并不缺乏巨大的利润,毕竟不懂行的钱是最好赚的。
民国时贵族没落,因为乱世古董多被便宜贱卖,但世家子弟中一些不缺钱的知识分子开始大量收藏古董古玩,也包括一些知识界的新贵们参与其中。
古玩古董收藏一直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成交价格高、回报率高而广受古董收藏玩家的喜爱,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它变得炙手可热,价值节节攀升。
因为高端古玩里承载着很深的文化积淀,可现在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比不上民国时期,这些能理解和欣赏的人,又大多不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财力,手握财富的资本家,又没闲情去深究古玩,形成懂的人没钱买,不懂的人又不敢轻易下手,两极分化的尴尬局面。
现在玩古玩的人,大多已经不是通过古玩来了解和欣赏我们先辈的勤劳智慧,在艺术上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而是炒作、造假、捡漏,从心态到物品都充斥着急功近利,收藏的标准也并非物品的艺术性、历史性,更多看的是能卖多少钱,由一种牟取暴利的潜动力在推动,造成正常收藏爱好者不断减少,望物兴叹的局面。
收藏看似热高温不退,其实都是虚假繁荣,属于古玩价值炒作的结果,同在这个池子里游的,已经很少真正懂行识货之人,绝大多数都是想浑水摸鱼的人。
他们这些古玩商就更艰难了,高端买家有限,要是买的东西发现是假的,虽然不会退,但也不会再光顾他们,这让他们对出售的物品不得不慎重。
现在一线出货的东西非常贵,随随便便就是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甚至过百万,有时候因为手里面没钱,为了获得别人放出来“俏货”,只能贱卖库存,一边是物品价值上涨,一边是赝品横行,往往他们在进货高的同时还要被打眼,最后还要压货,令他们是苦不堪言,期间的心酸只有他们自知。
先不说囤积的古董要押着多少钱,单是店门一开,无论开不开张,房租水电,人吃马喂各种费用等都不少了。
别看表面悠闲雅致,品茗弄香的,实际上就是闲的蛋疼。
因为现在有能力购买高端东西的客户基本都不是自己玩,而是送人,当他们真的需要时,也不会去闲逛一家店就拍板决定,因此很多时候开店营业是抱着宁可喝茶喝到吐,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成为交易的客户。
众人也没想到开古玩店赚钱悠闲得让人羡慕的背后,隐情却是如此令人无奈。
原以为随着收藏热度的增加,古玩市场变得繁荣,没想到却是一片虚假,比古代还要艰难。
古董收藏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历史的体现,却已经被人将世俗的金钱欲望强加于历史文化之中了。
王泽问道:“我看街上摆摊的生意不是挺好的吗?”
王会长笑道:“他们是流动摊位,卖的都是些价格便宜的东西,是一锤子买卖,不同我们开店的。”
陈松问道:“我看那些人卖的东西千篇一律的行货,都不够老啊,为什么还那么多人来?”
王会长笑道:“这也算是在炒作之下好的一面吧,虽然也是追逐利益,但至少大家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愿意去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等他们经济实力和眼力上来后,也是我们的潜在客户了。”
他没说的是,这些人大多收藏古董并不是为了它的艺术性、历史性,而是为了捡漏一夜暴富。
近年来,在电视节目和媒体的宣传下,“低投入高成交”的“捡漏”收藏神话屡见不鲜,这些收藏神话使得更多人走上了“捡漏”的道路,而并非真正的收藏。
一个个捡漏的故事刺激着渴望一夜暴富的人们,开始投身于“捡漏”行业,将“捡漏”误以为是收藏,越来越多的小白进入市场又抱着捡漏的心态,这样一来就促进了赝品市场的发展。
以至现在来古玩市场逛摊位的,无非就几类人。
第一种是练眼力、涨经验的,因为在古玩市场古玩都是真真假假,种类很多,很适合一些刚入门的古玩爱好者去学习和辨别,从而提升自己的眼力和经验,正好检验一下自己的认知程度。
第二种是想花小钱,捡大漏的,这类人觉得在古玩市场里,特别是地摊上,各类藏品琳琅满目,虽然里面有真有假,但是也相对的降低了这些藏品的价值,只要自己运气好,经验丰富,捡个一两件漏还是没问题的。
第三种属于逛街看热闹的,这种人都有一种凑热闹的心理,哪里热闹去哪里,以此打发时间充实自己,这种人只观赏,见识一些历史的遗物,充实自己的眼界,并不会购买。
还有就是卖古物询价格的,这一类人是因为家中有流传的藏品,自己心里没底不懂,想拿到古玩市场询问价格,了解一下藏品情况,看看手中的藏品是否价值连城,指望能以此发大财。
“按您这样说,您这屋内的物件恐怕难以维持店铺的开销啊。”
陈松看了眼屋内成列的‘古玩’,一脸疑惑地看着王会长。
王会长苦笑道:“现在古玩市场是有实无名。”
“有名无实?”
陈松一脸错愕。
不过想想也是,通街都没见到几件老物件。
“严格意义上说,所有在古玩市场卖文物都属于非法。”
王会长看到众人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当下将古玩行业的情况说了出来。
以前古玩市场卖文物是合法的,但实施后,这一切就变了。
根据新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依法继承或是接受赠予;从文物商店购买;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
虽然首次明确了民间收藏文物的合法性,但合法的文物流通渠道主要也变成了两个,一是文物商店,二是拍卖公司。这意味着,法律没有承认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的合法性,而是认定有权从事文物经营的只有文物商店和拍卖企业。
古玩市场在成立之初是合法的,可在新法颁布后,因为没有按照新法的要求组合成文物商店并重新申报,于是就成为非法的了。
“古玩市场虽然客观存在,却没有合法的名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这些做古玩的完全拿不到合法的批文。”
王会长说完,很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钟育谨好奇地问道:“那大家为什么不把店铺转为文物商店,那样不就合法了吗?”
“谈何容易啊,国家对文物商店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必须有两百万以上的注册资金,还要有五名文博专业技术人员,并且有保管文物的场所、设施和技术条件,目前从事文物经营的都是像我们这种商户,很难满足这些条件。”
王会长摇头道:“就算钱和场地到位,那五名文博专业技术人员也难找齐,哪怕文物商店能开起来,赚的钱也未必有现在多。”
王泽出声道:“不是说卖古玩都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吗?这把古玩合法后,生意不是更好做吗?”
自古坊间对于古玩行就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玩古玩搞收藏的人都是轻松而愉悦,坐在那里就能悠哉游哉的把钱赚了。
“说到底还是古玩行业的特殊性,我们这些店铺主要靠熟客生存,就算转为文物商店也不见得能带来多少新客源,一旦哪天出货量跟不上,店铺就会熬死,反正销售额不会增加多少,又何必去增加高昂的成本呢。”
王会长苦笑道:“其实‘三年不开张’就是一种提醒警示,是先辈们对后辈的告诫,古玩脱手变现难,一件古玩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未必能脱手变现,当然,‘开张吃三年’确实是说玩古玩搞收藏可以发财,甚至发大财,一旦古玩脱手变现,就够你吃个三年五年,甚至是一辈子。”
小宝感觉还不是很理解,于是问道:“既然利润如此大,那应该很好做才对啊,而且我听大家都说‘盛世古董乱世金’,说明现在玩收藏的人是比以前多才对吖。”
“假象罢了,真正问题其实还是什么时候能脱手变现,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这古玩,又称文物、古董、骨董等,是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化遗存物质,包括传世品和地下出土品,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
收藏古玩往往具有很多种意义,或以此消遣娱乐;或以此积攒钱财;或以此行贿受贿;或以此为救急等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仅官吏,文人也是如此,大多都是狂热的古玩收藏爱好者。
对于古玩,识者是宝,不识是草,比的是眼力,玩的是开心,因此历来混迹古玩界的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商贾巨富或者文人雅士,这些人非富即贵,而老百姓大多还挣扎在温饱线边缘,根本无余兴他顾。
在古代,收藏古玩更多时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情趣修养习俗,那时候以读书做官有钱的文人为主体,也不乏一些暴发户附庸风雅,拿出大把的银子收藏一些高档的货物来妆点粉饰自己的庸俗,故此古代卖古玩的人虽然出货量少,但并不缺乏巨大的利润,毕竟不懂行的钱是最好赚的。
民国时贵族没落,因为乱世古董多被便宜贱卖,但世家子弟中一些不缺钱的知识分子开始大量收藏古董古玩,也包括一些知识界的新贵们参与其中。
古玩古董收藏一直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成交价格高、回报率高而广受古董收藏玩家的喜爱,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它变得炙手可热,价值节节攀升。
因为高端古玩里承载着很深的文化积淀,可现在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比不上民国时期,这些能理解和欣赏的人,又大多不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财力,手握财富的资本家,又没闲情去深究古玩,形成懂的人没钱买,不懂的人又不敢轻易下手,两极分化的尴尬局面。
现在玩古玩的人,大多已经不是通过古玩来了解和欣赏我们先辈的勤劳智慧,在艺术上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而是炒作、造假、捡漏,从心态到物品都充斥着急功近利,收藏的标准也并非物品的艺术性、历史性,更多看的是能卖多少钱,由一种牟取暴利的潜动力在推动,造成正常收藏爱好者不断减少,望物兴叹的局面。
收藏看似热高温不退,其实都是虚假繁荣,属于古玩价值炒作的结果,同在这个池子里游的,已经很少真正懂行识货之人,绝大多数都是想浑水摸鱼的人。
他们这些古玩商就更艰难了,高端买家有限,要是买的东西发现是假的,虽然不会退,但也不会再光顾他们,这让他们对出售的物品不得不慎重。
现在一线出货的东西非常贵,随随便便就是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甚至过百万,有时候因为手里面没钱,为了获得别人放出来“俏货”,只能贱卖库存,一边是物品价值上涨,一边是赝品横行,往往他们在进货高的同时还要被打眼,最后还要压货,令他们是苦不堪言,期间的心酸只有他们自知。
先不说囤积的古董要押着多少钱,单是店门一开,无论开不开张,房租水电,人吃马喂各种费用等都不少了。
别看表面悠闲雅致,品茗弄香的,实际上就是闲的蛋疼。
因为现在有能力购买高端东西的客户基本都不是自己玩,而是送人,当他们真的需要时,也不会去闲逛一家店就拍板决定,因此很多时候开店营业是抱着宁可喝茶喝到吐,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成为交易的客户。
众人也没想到开古玩店赚钱悠闲得让人羡慕的背后,隐情却是如此令人无奈。
原以为随着收藏热度的增加,古玩市场变得繁荣,没想到却是一片虚假,比古代还要艰难。
古董收藏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历史的体现,却已经被人将世俗的金钱欲望强加于历史文化之中了。
王泽问道:“我看街上摆摊的生意不是挺好的吗?”
王会长笑道:“他们是流动摊位,卖的都是些价格便宜的东西,是一锤子买卖,不同我们开店的。”
陈松问道:“我看那些人卖的东西千篇一律的行货,都不够老啊,为什么还那么多人来?”
王会长笑道:“这也算是在炒作之下好的一面吧,虽然也是追逐利益,但至少大家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愿意去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等他们经济实力和眼力上来后,也是我们的潜在客户了。”
他没说的是,这些人大多收藏古董并不是为了它的艺术性、历史性,而是为了捡漏一夜暴富。
近年来,在电视节目和媒体的宣传下,“低投入高成交”的“捡漏”收藏神话屡见不鲜,这些收藏神话使得更多人走上了“捡漏”的道路,而并非真正的收藏。
一个个捡漏的故事刺激着渴望一夜暴富的人们,开始投身于“捡漏”行业,将“捡漏”误以为是收藏,越来越多的小白进入市场又抱着捡漏的心态,这样一来就促进了赝品市场的发展。
以至现在来古玩市场逛摊位的,无非就几类人。
第一种是练眼力、涨经验的,因为在古玩市场古玩都是真真假假,种类很多,很适合一些刚入门的古玩爱好者去学习和辨别,从而提升自己的眼力和经验,正好检验一下自己的认知程度。
第二种是想花小钱,捡大漏的,这类人觉得在古玩市场里,特别是地摊上,各类藏品琳琅满目,虽然里面有真有假,但是也相对的降低了这些藏品的价值,只要自己运气好,经验丰富,捡个一两件漏还是没问题的。
第三种属于逛街看热闹的,这种人都有一种凑热闹的心理,哪里热闹去哪里,以此打发时间充实自己,这种人只观赏,见识一些历史的遗物,充实自己的眼界,并不会购买。
还有就是卖古物询价格的,这一类人是因为家中有流传的藏品,自己心里没底不懂,想拿到古玩市场询问价格,了解一下藏品情况,看看手中的藏品是否价值连城,指望能以此发大财。
“按您这样说,您这屋内的物件恐怕难以维持店铺的开销啊。”
陈松看了眼屋内成列的‘古玩’,一脸疑惑地看着王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