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分卷阅读_12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红楼之元春晋升记最新章节!
忠顺王的心思别说一向敏锐的七皇子,就连这些日子让人奉承得有些飘飘然的大皇子都看得十分明白:别看大皇子与七皇子好像不怎么亲厚,但这两人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在大皇子身上下了注,其实就是连七皇子这儿也捎带着讨好了一下。
这样琢磨“一本万利的大好事”的忠顺王,大皇子和七皇子要是还看不透,也太对不起“皇子”二字。而两个皇子都瞒不过,就更别提龙椅上安坐的那一位了。
随便一个见风使舵的人过来示好,都要接纳都要善待,在圣上看来,未免也太不深沉了。
赵之桢听见刘娡为忠顺王说好话,心里当然挺不舒坦:无论是因为忠顺王手太长,还是源于刘娡耳根子太软。只是他是贵妃亲自教导长大,甭管多厌恶,也不会对人恶语相向。
不过他的不耐烦,只要稍微留下心,总看得出来。刘娡又不瞎,可依她的性子,要是看见张冷脸,就委屈自己顺着丈夫说话,那也不是她了。
话说回来,刘娡身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她有两条挺值得称道:一是孝顺父母,二是不重钱财。
刘娡这次肯为忠顺王说好话,也是因为她母亲和性情温柔的忠顺王妃相处甚欢——刘娡她亲娘也明白女儿仅在一众皇子妃之中,人缘不佳,便有心让女儿多和中顺王妃亲近。
母亲的安排刘娡满心喜欢,难得见到丈夫一回,尤其是对方还表示他无意再添什么姨娘,她心中欣喜却自顾自地夸起了忠顺王……
又是一次鸡同鸭讲,赵之桢略坐了坐,灌了一耳朵闲话,大多都是充耳不闻,算算时间差不多,便起身去了外书房。
虽然没留下来用饭,但也没去找小妖精啊……见刘娡脸色又冷了下来,身边的大丫头劝解道,“王妃还不知道王爷是什么脾气?王爷只把国事兵事放在心上,其他的都不怎么理会。”
比起唯独看不上自己,当然这种“他其实看不上所有女人”的说法,更容易让刘娡接受。这会儿刘娡暂且还顾不上收拾元春,说实在话,她的高傲足够让她连赵之桢都没真正看在眼里,更别提丈夫的敬爱了,她争取丈夫一图体面,二图子嗣……
这次她母亲打发人给她递消息,除了让她和忠顺王妃多来往,还有自家女儿明年入宫待选一事:刘家是个大家族,单说嫡系之中为官五品以上就有十余人,有功名的族人更是为数不少。
刘家已经出了个皇子妃,虽是继室,但也是能来往宫中,更能在贵妃和淑妃说得上话,这次刘娡的母亲便请女儿为妹妹讨个好前程:倒是没指望再出个皇子正室,好歹能指个宗室,图的是一进门就有诰命。
刘娡的娘亲说得好:女人不能光指望丈夫,也得有自己的小圈子,省得男人把院门一关,你就成了瞎子聋子,外面什么动静都看不到也听不到。
因为要替妹妹求个恩典,不能太拂贵妃的面子,于是刘娡想着暂且忍一忍,又寻思着进宫跟淑妃说一声:大约淑妃平素太像软柿子,刘娡她爹又有恩于淑妃亲弟,她觉着这事儿肯定不难。
但进宫之前,也得把妹妹叫来王府,提前嘱咐几句才好。
元春在自家的小院子里也在为传递消息的事儿,仔细嘱咐自家带来的人手。
元春作为皇子侧室出嫁,带了两个大丫头傲梅和抱琴,陪房则是李大一家,还有方大一家——这个方大,就是青竹的男人。
话说青竹比傲梅还大上两岁,因此元春便替她做主,把她嫁给了荣府方管事的长子,这夫妻俩婚后便让元春带到王府。但凡有点上进心的人家,都很乐意跟过来,就算不为自己,也能给孩子们铺路。
而元春怕的正是他们“不上进”!这院里的事情她可以自己做主——这是赵之桢亲口许诺过的,她只是担心家里人的信件会被王妃截住,因此让李大家的辛苦一些,出门打理她嫁妆之中的铺面和庄子时,抽空回荣府去看一看,顺便打听些消息。
李大领命,第二天出门一趟还正巧就带回了两封书信:分别来自哥哥贾珠以及扬州的姑妈。
哥哥的信内容就是家里都好,不用担心,之后便是关心妹妹的起居和喜怒哀乐——其实元春在七皇子面前得不得宠,家里人已经问过了李大,心中大定,只除了二老爷贾政又闹起了“别扭”。
而姑妈贾敏就是报喜来的:她生了个儿子,母子均安,之后……关键来了,姑父明年任满,许是要回京的。
贾敏特地提起,八成是作准的事儿。
元春忆起前世……姑父姑妈可都是在扬州没的!这忽然的变动……元春前世在宫中度过了大半辈子,对朝堂之事可不仅仅是“耳濡目染”,单论~政~治~嗅觉和比她爹还强。
姑父林海可是帝王心腹,明年进京……怕是有紧要的差事交给他。而元春思来想去,只记得这些年似乎会跟北狄人大战一场?!
她哪里知道她姑父要进京,正是拜她丈夫赵之桢所赐。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见着她得先过上一关:忠顺王妃来了。
趁着赵之桢不在府中,刘娡把元春叫到房里,特地给忠顺王妃瞧上一瞧。
☆、第十回
听到刘娡身边大丫头“亲自”到来“邀请”,元春多少有点意外:郡王的侧室可未必有资格拜见另一位郡王的正妃啊……
这世上,能让一位郡王妃小心伺候讨好的侧室——也只能是圣上的女人。反正元春前世贵为贤德妃,有名无实,没受用到多少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她有些无奈,就知道王妃不会太好心,这后招可不就来了?
只是忠顺王妃的确是来走一走“夫人门路”,但不代表她只会同仇敌忾,一味逢迎跟她自己地位相似的刘娡。忠顺王府的目标是赵之桢,又不是这个脾气不好的七皇子妃。
尤其七皇子夫妇感情十分一般,又不是什么秘密,而向来清冷的七皇子显然对新纳的侧室更感兴趣……忠顺王妃哪能随便就让刘娡利用了?当然,拿捏一下分量却在所难免。
于是元春来到王府正房待客的厅堂,规规矩矩地先后向两位王妃行礼,光彩照人的刘娡连个正眼都没给她,声音平平道,“给贾姨娘设坐。”
忠顺王妃还对着元春笑了笑:不愧是国公府养出来的姑娘,这份不卑不亢,进退有度的模样可比刘娡讨人喜欢。当然这话忠顺王妃也就在心里说一说。
刘娡道:“人也见着了,你觉得如何?”言毕粲然一笑,又和忠顺王妃聊起了闲话。
两位王妃说起话来,就把元春搁在一边。正好元春自己也有心事需要仔细理一理:姑父姑母一家回京,舅舅这会儿还在南边,甭管多不情不愿,荣府这边都得从姑父这儿得来要紧的消息。
大伯是闲职,爵位不低实权没有,而父亲这儿就跟甭提,反正他们都没上朝面君的资格,不指望姑父都不行。
估计到时候,她得好好花些心思平复母亲的不甘了。元春一直坚信:形势比人强,母亲再和姑妈合不来,只是赌气任性说酸话又有什么意思?
元春自己一点也不想入宫,更不想给人做小妾,就算是皇帝的小妾……那也是妾,可除了亲哥哥贾珠又有谁问过她乐不乐意?
元春脑子没闲着,忠顺王妃也在悄悄观察她:没有不耐烦,脸色始终挂着笑……再有刘娡做衬托,七皇子肯定更喜欢听这位如夫人的话。
能摸清七皇子这一妻一妾的“底细”,忠顺王妃自以为没有白来。
不过忠顺王妃和刘娡都是正室,观点也挺相似:忠顺王府里何尝不是小妾……和小厮们更受宠,枕头风更威猛?王妃占得最多的是体面,而非宠爱。
因此要是顺手顺嘴地打压几句,人家也未必会拒绝就是,反正都是刘娡起得头。
要说刘娡还真不是热爱“体罚”的那种女主人,托她骄傲性子的福,她最爱说的话,是“赶出去”而非“打死”。
而且今天她教导元春的理由,也相当正当。刘娡道:“听说你娘家人在外面放贷?荣国府已经这样窘迫,日子都难成这样了?”
元春万没想到王妃提了这一条……小脸腾地红了。
前世娘家人行事,大多都瞒着她,她那会儿也无心仔细照看娘家,等她临死时才知道娘家已经彻底掏空了,连她省亲时的园子都是挪用了林妹妹的嫁妆。
母亲这事儿做得忒损阴德了:于是她最疼的儿子宝玉出家了,女儿身死,而母亲从没疼爱过的孙儿也与她有极深的隔阂,后半生怕是难逃一个孤苦无依的结局了。
忠顺王的心思别说一向敏锐的七皇子,就连这些日子让人奉承得有些飘飘然的大皇子都看得十分明白:别看大皇子与七皇子好像不怎么亲厚,但这两人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在大皇子身上下了注,其实就是连七皇子这儿也捎带着讨好了一下。
这样琢磨“一本万利的大好事”的忠顺王,大皇子和七皇子要是还看不透,也太对不起“皇子”二字。而两个皇子都瞒不过,就更别提龙椅上安坐的那一位了。
随便一个见风使舵的人过来示好,都要接纳都要善待,在圣上看来,未免也太不深沉了。
赵之桢听见刘娡为忠顺王说好话,心里当然挺不舒坦:无论是因为忠顺王手太长,还是源于刘娡耳根子太软。只是他是贵妃亲自教导长大,甭管多厌恶,也不会对人恶语相向。
不过他的不耐烦,只要稍微留下心,总看得出来。刘娡又不瞎,可依她的性子,要是看见张冷脸,就委屈自己顺着丈夫说话,那也不是她了。
话说回来,刘娡身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她有两条挺值得称道:一是孝顺父母,二是不重钱财。
刘娡这次肯为忠顺王说好话,也是因为她母亲和性情温柔的忠顺王妃相处甚欢——刘娡她亲娘也明白女儿仅在一众皇子妃之中,人缘不佳,便有心让女儿多和中顺王妃亲近。
母亲的安排刘娡满心喜欢,难得见到丈夫一回,尤其是对方还表示他无意再添什么姨娘,她心中欣喜却自顾自地夸起了忠顺王……
又是一次鸡同鸭讲,赵之桢略坐了坐,灌了一耳朵闲话,大多都是充耳不闻,算算时间差不多,便起身去了外书房。
虽然没留下来用饭,但也没去找小妖精啊……见刘娡脸色又冷了下来,身边的大丫头劝解道,“王妃还不知道王爷是什么脾气?王爷只把国事兵事放在心上,其他的都不怎么理会。”
比起唯独看不上自己,当然这种“他其实看不上所有女人”的说法,更容易让刘娡接受。这会儿刘娡暂且还顾不上收拾元春,说实在话,她的高傲足够让她连赵之桢都没真正看在眼里,更别提丈夫的敬爱了,她争取丈夫一图体面,二图子嗣……
这次她母亲打发人给她递消息,除了让她和忠顺王妃多来往,还有自家女儿明年入宫待选一事:刘家是个大家族,单说嫡系之中为官五品以上就有十余人,有功名的族人更是为数不少。
刘家已经出了个皇子妃,虽是继室,但也是能来往宫中,更能在贵妃和淑妃说得上话,这次刘娡的母亲便请女儿为妹妹讨个好前程:倒是没指望再出个皇子正室,好歹能指个宗室,图的是一进门就有诰命。
刘娡的娘亲说得好:女人不能光指望丈夫,也得有自己的小圈子,省得男人把院门一关,你就成了瞎子聋子,外面什么动静都看不到也听不到。
因为要替妹妹求个恩典,不能太拂贵妃的面子,于是刘娡想着暂且忍一忍,又寻思着进宫跟淑妃说一声:大约淑妃平素太像软柿子,刘娡她爹又有恩于淑妃亲弟,她觉着这事儿肯定不难。
但进宫之前,也得把妹妹叫来王府,提前嘱咐几句才好。
元春在自家的小院子里也在为传递消息的事儿,仔细嘱咐自家带来的人手。
元春作为皇子侧室出嫁,带了两个大丫头傲梅和抱琴,陪房则是李大一家,还有方大一家——这个方大,就是青竹的男人。
话说青竹比傲梅还大上两岁,因此元春便替她做主,把她嫁给了荣府方管事的长子,这夫妻俩婚后便让元春带到王府。但凡有点上进心的人家,都很乐意跟过来,就算不为自己,也能给孩子们铺路。
而元春怕的正是他们“不上进”!这院里的事情她可以自己做主——这是赵之桢亲口许诺过的,她只是担心家里人的信件会被王妃截住,因此让李大家的辛苦一些,出门打理她嫁妆之中的铺面和庄子时,抽空回荣府去看一看,顺便打听些消息。
李大领命,第二天出门一趟还正巧就带回了两封书信:分别来自哥哥贾珠以及扬州的姑妈。
哥哥的信内容就是家里都好,不用担心,之后便是关心妹妹的起居和喜怒哀乐——其实元春在七皇子面前得不得宠,家里人已经问过了李大,心中大定,只除了二老爷贾政又闹起了“别扭”。
而姑妈贾敏就是报喜来的:她生了个儿子,母子均安,之后……关键来了,姑父明年任满,许是要回京的。
贾敏特地提起,八成是作准的事儿。
元春忆起前世……姑父姑妈可都是在扬州没的!这忽然的变动……元春前世在宫中度过了大半辈子,对朝堂之事可不仅仅是“耳濡目染”,单论~政~治~嗅觉和比她爹还强。
姑父林海可是帝王心腹,明年进京……怕是有紧要的差事交给他。而元春思来想去,只记得这些年似乎会跟北狄人大战一场?!
她哪里知道她姑父要进京,正是拜她丈夫赵之桢所赐。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见着她得先过上一关:忠顺王妃来了。
趁着赵之桢不在府中,刘娡把元春叫到房里,特地给忠顺王妃瞧上一瞧。
☆、第十回
听到刘娡身边大丫头“亲自”到来“邀请”,元春多少有点意外:郡王的侧室可未必有资格拜见另一位郡王的正妃啊……
这世上,能让一位郡王妃小心伺候讨好的侧室——也只能是圣上的女人。反正元春前世贵为贤德妃,有名无实,没受用到多少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她有些无奈,就知道王妃不会太好心,这后招可不就来了?
只是忠顺王妃的确是来走一走“夫人门路”,但不代表她只会同仇敌忾,一味逢迎跟她自己地位相似的刘娡。忠顺王府的目标是赵之桢,又不是这个脾气不好的七皇子妃。
尤其七皇子夫妇感情十分一般,又不是什么秘密,而向来清冷的七皇子显然对新纳的侧室更感兴趣……忠顺王妃哪能随便就让刘娡利用了?当然,拿捏一下分量却在所难免。
于是元春来到王府正房待客的厅堂,规规矩矩地先后向两位王妃行礼,光彩照人的刘娡连个正眼都没给她,声音平平道,“给贾姨娘设坐。”
忠顺王妃还对着元春笑了笑:不愧是国公府养出来的姑娘,这份不卑不亢,进退有度的模样可比刘娡讨人喜欢。当然这话忠顺王妃也就在心里说一说。
刘娡道:“人也见着了,你觉得如何?”言毕粲然一笑,又和忠顺王妃聊起了闲话。
两位王妃说起话来,就把元春搁在一边。正好元春自己也有心事需要仔细理一理:姑父姑母一家回京,舅舅这会儿还在南边,甭管多不情不愿,荣府这边都得从姑父这儿得来要紧的消息。
大伯是闲职,爵位不低实权没有,而父亲这儿就跟甭提,反正他们都没上朝面君的资格,不指望姑父都不行。
估计到时候,她得好好花些心思平复母亲的不甘了。元春一直坚信:形势比人强,母亲再和姑妈合不来,只是赌气任性说酸话又有什么意思?
元春自己一点也不想入宫,更不想给人做小妾,就算是皇帝的小妾……那也是妾,可除了亲哥哥贾珠又有谁问过她乐不乐意?
元春脑子没闲着,忠顺王妃也在悄悄观察她:没有不耐烦,脸色始终挂着笑……再有刘娡做衬托,七皇子肯定更喜欢听这位如夫人的话。
能摸清七皇子这一妻一妾的“底细”,忠顺王妃自以为没有白来。
不过忠顺王妃和刘娡都是正室,观点也挺相似:忠顺王府里何尝不是小妾……和小厮们更受宠,枕头风更威猛?王妃占得最多的是体面,而非宠爱。
因此要是顺手顺嘴地打压几句,人家也未必会拒绝就是,反正都是刘娡起得头。
要说刘娡还真不是热爱“体罚”的那种女主人,托她骄傲性子的福,她最爱说的话,是“赶出去”而非“打死”。
而且今天她教导元春的理由,也相当正当。刘娡道:“听说你娘家人在外面放贷?荣国府已经这样窘迫,日子都难成这样了?”
元春万没想到王妃提了这一条……小脸腾地红了。
前世娘家人行事,大多都瞒着她,她那会儿也无心仔细照看娘家,等她临死时才知道娘家已经彻底掏空了,连她省亲时的园子都是挪用了林妹妹的嫁妆。
母亲这事儿做得忒损阴德了:于是她最疼的儿子宝玉出家了,女儿身死,而母亲从没疼爱过的孙儿也与她有极深的隔阂,后半生怕是难逃一个孤苦无依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