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流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大明寿宁侯最新章节!
张全回道:“老爷,这里距离京师有些远啊,只怕运输不便。”
张鹤龄说道:“不能只看京师,以后精盐需供应全国各地,这里靠近永定河,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距离京师、北通州和天津卫都很便利,只是要大规模生产的话,人手是个问题。”
“老爷打算招募多少人手?”
“最少需要上百人。”
老管家张全想了想,回道:“老爷,小的倒是有个建议,只是不知可不可行。”
“但说无妨。”
张全回道:“最近山西大同府闹灾,大批流民涌入京师,是否可以招募过来。”
流民,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因为自从朱元璋开国以来,到了弘治皇帝这里,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最底层的老百姓自己几乎没有土地,只能租赁,每日辛勤劳作,大部分的收成却落入地主手中,倘若遇到灾年,便会流民四起。
张鹤龄点了点头,说道:“你的建议不错,这件事就交给你了,现将他们安置在此,先置办一些简易窝棚,供应一些口粮,然后挑选青壮营造精盐作坊。”
“老爷,”张全赶紧解释道,“小的是说从流民中选些青壮来做工,如果将所有流民都安置下来,恐怕花费不小。”
“没关系,就当招募庄户了。”
“这……”张全很纠结,那些流民都是拖家带口,很多老弱病残是没有劳动力的,安置下来需要大量的钱粮,本来这是朝廷的责任,现在却是侯府来出,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啊!
张鹤龄看出老管家的心思,说道:“我张家既受国恩,当为国分忧,你速去办吧,不要怕花钱,等精盐作坊开办起来,这些钱算的了什么?”
老管家无奈,只得领命,带人去招募流民。而城外的流民听说有人招募庄户,争相报名,仅一日,就招了二百多户,看着样子,后面还有很多,老管家叫苦不迭,这可都是钱啊!
几日之后,七百多户流民随着张全来到南山,寿宁侯府给他们采买了物资和粮食,一个一个窝棚搭建起来,连成一片,这规模都赶上一个镇子了。
然后,便开始营造精盐作坊,萧条的南山到处都在动工,遍地忙的热火朝天。
张鹤龄再次来到南山的时候,精盐作坊已经有了雏形,老管家过来禀报:“老爷,共安置流民七百五十三户,人口一千八百三十五人,如今已经花了两万多两银子了,看样子,等精盐作坊完工,最少还需要七八万两。”
张鹤龄点了点头,说道:“银子是小事,接下来该准备收购粗盐了,你放出消息,就说南山精盐坊大量收购粗盐,包括海盐。”
正在此时,突然远处人群中一阵嘈杂,有人喊道:“有人晕倒了!”
张鹤龄上前拨开围观的人群,看到地上躺着一个人,这个人很奇怪,竟然穿着长衫。要知道,这些流民大多都是目不识丁,平日做工都是穿短衣,只有读书人才会穿长衫,于是问道:“这人是怎么回事?”
张全回道:“这个人我有印象,他不是流民,是个秀才,来京城参加今年的乡试,因为盘缠花光了,无处可去,便跟着我们来到南山,一是找个地方落脚,二来想赚些工钱,以备考试。只是这秀才平日手无缚鸡之力,干不惯粗重的活计,有可能是中暑了。”
张鹤龄眉头紧皱,就连进京赶考的读书人都落魄成这样了,于是说道:“给他喂点水,清醒过后,带来见我。”
老管家带人将秀才扶到一边的凉棚,喂了点水,等对方有了意识,说道:“我家老爷要见你。”
这秀才连忙跪倒在地,说道:“大总管不要赶我走,我有力气,我去跟他们打桩子!”
老管家说道:“没说赶你走,老爷就是想见见你。”
说完,将人带到张鹤龄面前,张鹤龄见此人身体削瘦,面色苍白,一看就是营养不良导致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秀才拜倒在地,口中说道:“见过老爷,学生杨怀瑾。”
张鹤龄又问道:“听说你是来参加顺天府的乡试?”
“回老爷,正是,”杨怀瑾说道,“只是小人家境贫寒,住不起客栈,见老爷招募流民,便过来做工,老爷,学生还有力气,而且,学生还读过一些杂书,了解一些丹药的炼制之法,对制盐之法也略知一二,现在就去干活。”
“懂得还挺多,”张鹤龄笑了笑,问道,“教过书吗?”
“啊?”杨怀瑾愣了一下,回道,“在老家教过两年私塾。”
“那好,我准备在此地开办学堂,你来做先生吧。”
“这……”杨怀瑾愣住了,这都是流民啊,目不识丁不说,他们也没钱读书啊,在这办学堂,不是赔钱的买卖吗?
张鹤龄见他踌躇,问道:“怎么,不愿意?”
“不,不,”杨怀瑾连忙点头说道,“老爷吩咐,学生自当尽力。”
“那好,只是这些人大多不识字,需要从蒙学办起,你慢慢教,不要急。”张鹤龄又想了想,说道,“管你吃住,每个月给你二两银子,可好?”
杨怀瑾一听人家管吃住,还有钱拿,感动地热泪盈眶,倒头便拜,口中说道:“多谢老爷!”
于是,南山学堂正是启动,刚刚安置好住处的庄户们一听可以让孩子读书,而且还不要钱,消息迅速传开,所有人都奔走相告,一面感激这位大恩公,另一面,干起活来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作坊的工期明显加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建好了。
……
奉天殿中,弘治皇帝眉头紧皱,说道:“山西的流民如何安置,户部还没拿出章程吗?”
刘吉说道:“臣已责令户部尽快化拨钱粮。”
弘治皇帝摇了摇头,说道:“近年来天灾不断,又有白莲教趁势作乱,莫非上天认为朕这个皇帝当的不称职,特来警告于朕?”
刘吉赶忙说道:“陛下爱民如子,是天下公认的明君,只是天灾人祸,世事无常,臣等定竭力安置这些流民。”
弘治皇帝沉默半晌,带着一脸的愁容说道:“朕一直想不通,为何白莲教会长盛不衰,此时看来,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不免滋生事端,还是朕这个一国之君做得不够好。”
张全回道:“老爷,这里距离京师有些远啊,只怕运输不便。”
张鹤龄说道:“不能只看京师,以后精盐需供应全国各地,这里靠近永定河,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距离京师、北通州和天津卫都很便利,只是要大规模生产的话,人手是个问题。”
“老爷打算招募多少人手?”
“最少需要上百人。”
老管家张全想了想,回道:“老爷,小的倒是有个建议,只是不知可不可行。”
“但说无妨。”
张全回道:“最近山西大同府闹灾,大批流民涌入京师,是否可以招募过来。”
流民,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因为自从朱元璋开国以来,到了弘治皇帝这里,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最底层的老百姓自己几乎没有土地,只能租赁,每日辛勤劳作,大部分的收成却落入地主手中,倘若遇到灾年,便会流民四起。
张鹤龄点了点头,说道:“你的建议不错,这件事就交给你了,现将他们安置在此,先置办一些简易窝棚,供应一些口粮,然后挑选青壮营造精盐作坊。”
“老爷,”张全赶紧解释道,“小的是说从流民中选些青壮来做工,如果将所有流民都安置下来,恐怕花费不小。”
“没关系,就当招募庄户了。”
“这……”张全很纠结,那些流民都是拖家带口,很多老弱病残是没有劳动力的,安置下来需要大量的钱粮,本来这是朝廷的责任,现在却是侯府来出,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啊!
张鹤龄看出老管家的心思,说道:“我张家既受国恩,当为国分忧,你速去办吧,不要怕花钱,等精盐作坊开办起来,这些钱算的了什么?”
老管家无奈,只得领命,带人去招募流民。而城外的流民听说有人招募庄户,争相报名,仅一日,就招了二百多户,看着样子,后面还有很多,老管家叫苦不迭,这可都是钱啊!
几日之后,七百多户流民随着张全来到南山,寿宁侯府给他们采买了物资和粮食,一个一个窝棚搭建起来,连成一片,这规模都赶上一个镇子了。
然后,便开始营造精盐作坊,萧条的南山到处都在动工,遍地忙的热火朝天。
张鹤龄再次来到南山的时候,精盐作坊已经有了雏形,老管家过来禀报:“老爷,共安置流民七百五十三户,人口一千八百三十五人,如今已经花了两万多两银子了,看样子,等精盐作坊完工,最少还需要七八万两。”
张鹤龄点了点头,说道:“银子是小事,接下来该准备收购粗盐了,你放出消息,就说南山精盐坊大量收购粗盐,包括海盐。”
正在此时,突然远处人群中一阵嘈杂,有人喊道:“有人晕倒了!”
张鹤龄上前拨开围观的人群,看到地上躺着一个人,这个人很奇怪,竟然穿着长衫。要知道,这些流民大多都是目不识丁,平日做工都是穿短衣,只有读书人才会穿长衫,于是问道:“这人是怎么回事?”
张全回道:“这个人我有印象,他不是流民,是个秀才,来京城参加今年的乡试,因为盘缠花光了,无处可去,便跟着我们来到南山,一是找个地方落脚,二来想赚些工钱,以备考试。只是这秀才平日手无缚鸡之力,干不惯粗重的活计,有可能是中暑了。”
张鹤龄眉头紧皱,就连进京赶考的读书人都落魄成这样了,于是说道:“给他喂点水,清醒过后,带来见我。”
老管家带人将秀才扶到一边的凉棚,喂了点水,等对方有了意识,说道:“我家老爷要见你。”
这秀才连忙跪倒在地,说道:“大总管不要赶我走,我有力气,我去跟他们打桩子!”
老管家说道:“没说赶你走,老爷就是想见见你。”
说完,将人带到张鹤龄面前,张鹤龄见此人身体削瘦,面色苍白,一看就是营养不良导致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秀才拜倒在地,口中说道:“见过老爷,学生杨怀瑾。”
张鹤龄又问道:“听说你是来参加顺天府的乡试?”
“回老爷,正是,”杨怀瑾说道,“只是小人家境贫寒,住不起客栈,见老爷招募流民,便过来做工,老爷,学生还有力气,而且,学生还读过一些杂书,了解一些丹药的炼制之法,对制盐之法也略知一二,现在就去干活。”
“懂得还挺多,”张鹤龄笑了笑,问道,“教过书吗?”
“啊?”杨怀瑾愣了一下,回道,“在老家教过两年私塾。”
“那好,我准备在此地开办学堂,你来做先生吧。”
“这……”杨怀瑾愣住了,这都是流民啊,目不识丁不说,他们也没钱读书啊,在这办学堂,不是赔钱的买卖吗?
张鹤龄见他踌躇,问道:“怎么,不愿意?”
“不,不,”杨怀瑾连忙点头说道,“老爷吩咐,学生自当尽力。”
“那好,只是这些人大多不识字,需要从蒙学办起,你慢慢教,不要急。”张鹤龄又想了想,说道,“管你吃住,每个月给你二两银子,可好?”
杨怀瑾一听人家管吃住,还有钱拿,感动地热泪盈眶,倒头便拜,口中说道:“多谢老爷!”
于是,南山学堂正是启动,刚刚安置好住处的庄户们一听可以让孩子读书,而且还不要钱,消息迅速传开,所有人都奔走相告,一面感激这位大恩公,另一面,干起活来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作坊的工期明显加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建好了。
……
奉天殿中,弘治皇帝眉头紧皱,说道:“山西的流民如何安置,户部还没拿出章程吗?”
刘吉说道:“臣已责令户部尽快化拨钱粮。”
弘治皇帝摇了摇头,说道:“近年来天灾不断,又有白莲教趁势作乱,莫非上天认为朕这个皇帝当的不称职,特来警告于朕?”
刘吉赶忙说道:“陛下爱民如子,是天下公认的明君,只是天灾人祸,世事无常,臣等定竭力安置这些流民。”
弘治皇帝沉默半晌,带着一脸的愁容说道:“朕一直想不通,为何白莲教会长盛不衰,此时看来,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不免滋生事端,还是朕这个一国之君做得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