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昆布
推荐阅读: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掌上田园最新章节!
“海带?是吃食?没听说过——”,刘老郎中一下子就被问住了,也是呢,这样的交通状况,稀烂贱的海带才不会从海边往内陆运呢,根本挣不到钱啊!
最关键的,是现在还没发现海带那东西可以帮助人类补充碘吧?
老郎中作为患者家属,肯定也早把全身的解数都使出来去拯救家人了,还不是也照样任脖子继续粗大没有效果?
一家四口,两个男人是健康的,妇人跟孩子病怏怏,也够揪心。
阿珠已经顾不得藏拙,小手比划着海带的模样:“刘爷爷,在海边,漂浮着很多这样的生物,可以捞起来煮煮吃,比灵丹妙药都可贵,专门防治的这种——大脖子病。”
妇人立刻全身紧张,双手抚向布巾围裹下的脖颈儿,两条大腿,再次微不可见的颤抖起来。
“此话当真?”
刘大郎中一个“饿虎扑食”冲上来,双手大张着,几乎要掐住阿珠的肩膀一般。
只有亲人饱受疾病折磨的家属,才会有这样极端的表现吧?
阿珠毫不在意,并制止了刘老郎中手忙脚乱拽着儿子的举动,小手一摆,道:“当真!比珍珠还真!”
于是,小小的肩膀头真的被掐了起来,场面有点乱,院门没关,从外面又奔进一个汉子,二话不说照着刘大郎中的屁股就是一脚……
受了力的大郎中,自然身子前扑,“咕咚”摔了个仰八叉儿,而同样身处险境的阿珠。却被一双粗胳膊捞起来,被放在远离刘大郎中的地方。
来的人,是“三胖儿”。
本以为小主人就是在院子里逛荡逛荡,孰料半晌儿没动静,竟然是出了门。
“三胖儿”一路打听着。这才走进了老郎中家门,恰好看到小主人被挟制起来似的,哪里还控制得住?
可是也稀奇了,趴在地上形象狼狈的刘大郎中,偏偏不羞不恼,转了个方向继续对阿珠追问:“小姑娘。你说的那个海带,真的能治病,治大脖子病?”
治?阿珠又怯了,身子往后退了两步,摇着手:“得了病的。我不知道能不能治得好,可是,可是没得的,肯定能预防——”。
刚刚直立起上半身的刘大郎中,“咕咚”,又趴回地面。
哎,阿珠同学虽有满腔热忱,无奈何对于缺碘的病症也是一知半解。知道根源,却不懂得怎么样救治……
要是说给“大脖子”动手术切除一部分,有可能整个人被架到火上烤烤吧?
“像——小孩子。症状还不明显,吃了海带,我估摸着——估摸着肯定能改善——身体素质——最起码——不长那么粗——那么粗——”。
阿珠讷讷的,吃力的继续解释,她确实没有一整套完美的医疗方案,但是。知道这病症的根源,从根源上遏制住大脖子病的发展。不也是很有意义的吗?
碘缺乏的症状并不好受,焦虑、易紧张、情绪起伏大、失眠、易受惊吓、神经质;发抖、肌肉无力、多言、好动、周期四肢麻痹、心跳加快、心悸、心律不整、血压升高;饮食增加、体重减轻、易口渴、大便次数增加;皮肤湿润、体温升高、怕热、出汗、呼吸困难、短促;眼突、视力模糊、怕光、眼痛、眼胀、易流泪……
最难堪的是外观上。越来越明显的喉咙肿胀、脖子变粗、喉咙异物感;最让大人揪心的是婴儿患上碘缺乏症,其特点是生长发育障碍,智力迟钝,全身弥漫性粘液水肿,同时有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和体征。
“刘爷爷,我不懂怎么治疗,可是你们应该懂啊,我告诉你们得病的原因,顺着这根源去摸索去用药,不就要容易些吗?”
医疗事业,原本就是一代一代的医疗工作者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每一种病症的解决方法,其实都需要反复的试验改进才能确认。
要不就说“生姜还是老的辣”呢?在尚且年轻心燥的刘大郎中满脸惨淡四肢冰凉保持一个蹲坐在地上的姿势的时候,刘老郎中已经收拾好心绪,拱手请两位客人到屋内就坐详谈了。
其实阿珠懂的,也不过就是前世里大路边上的一点知识,可正是这一点点儿,可以打开一个老医疗工作者闷塞的思路。
即便是一个老郎中不管用,十个百个千个呢?
即便是当时找不到好用的办法,那一年以后十年以后百年以后呢?
据刘老郎中言说,华夏远在公元前4世纪的《庄子》中就有关于瘿病,即碘缺乏病的记载,颖县也确实有发现,这种病症属于地方性的,越是向南向东靠近的地界,这种病症越少见。
从这个程度上说,阿珠的言论确实有道理。
阿珠叹息,诸葛王朝早先的历史还是没有分岔的,自汉朝以后,就走向了另一条不可知的道路。
其实按照正史的记载,晋葛洪(公元4世纪)首先用海藻的酒浸液治疗瘿病;隋巢元方(公元7世纪)提出了瘿病与水、土有关的学说;唐孙思邈与王涛(公元8世纪)又扩大了用昆布来治疗瘿病的范围。
只不过,诸葛王朝把老祖宗的医术继承的七七八八,很是零散了不少珍贵的医典宝藏罢了。
没有了传承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在当下,不能敝帚自珍,怀揣着珍宝舍不得往外透漏半点儿,华夏中医之所以会在后世走向惨淡,除了西医的猛烈冲击,最根本的,还不就是一个个老神医不肯广为收徒,舍不得把一身医术最大范围的传播下去?
好在,刘老郎中的脑袋瓜儿一点就明白,他叫了儿子进屋,磨墨执笔,把阿珠的设想和自己的一点揣测一一记录,然后命令儿子多加抄写,分别送到临近的和县城中的医馆郎中的手里。
既然,这是颖县百姓的普遍难题,那就由颖县所有医疗工作者共同摸索出新的有效的办法来吧!
阿珠很开心,从刘老郎中的做法中,她看到了一个医者的仁心,同时,也坚定了她的信念。
“刘爷爷,这几日我们都经些心,看看能不能在附近的市场上找到卖海带——卖昆布的,只要能找出来,我们就可以尝试效果,找出每个年龄段最佳的碘的摄入量的配比……”。
阿珠的话,一票人听得也不是很明白,但这孩子的一片拳拳之心,却是明确可见的。
刘老郎中一揖到地,郑重道谢:“阿珠小姑娘,你放心,老朽不会拿你的话当儿戏,这件事我们父子会做到底,我们做不完,还有孙子……”。
华夏民族就是这样,祖祖孙孙一辈一辈儿的摸爬滚打,有的是耐心。
“三胖儿”也拍着胸脯保证:“我旁的不会,给阿珠小姐转转市集找那啥子昆布还是能行的,只要你们颖县有这东西,我三胖儿就能掘地三尺找出来。”
摔得下巴颏儿都青肿了的刘大郎中,也跟着“呵呵”笑起来。
在繁华的江南,“三胖儿”还真是见过“昆布”那东西,挽娘也有印象,小时候家里炖肉,貌似就放过“昆布”,炖的软软绵绵的,褐色暗绿色……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一直找到了大年三十,大小集市上,“三胖儿”都没见过一丝丝“昆布”的影子。
以至于,这个年都没过好。
尽管,目前跟刘老郎中家混的很熟稔,刘大郎中还亲自上门来邀请三人去他家里过年,但是,“三胖儿”觉得没脸面见人家,当初拍着胸脯保证过,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昆布”来的。
没有“昆布”,刘老郎中跟其他志向相同的医疗工作者就宛如巧妇做不出无米之炊,根本完不成什么实验。
“阿珠,刘大说,吃了咱们家送去的苹果和蔬菜泥儿,小榔头明显比原来精神头儿足,刘大嫂子的脖子也没再长,最近睡觉还踏实了,那是不是说,咱家的蔬菜,就能抵昆布?”
“三胖儿”倒是琢磨出一个道理来,只可惜,阿珠的小世界能供应维护到的范围终究还是太小,颖县那么多人口呢,把里里外外所有的蔬菜都送出去,能救几个人?
还有啊,等他们离开以后呢?颖县的人,又能依靠谁去?
阿珠只能选择先拯救身边的人,小世界里面的泉水有用处,她让“三胖儿”挖通了院墙,在墙外挖了蓄水池,任由阿鼻村村民隔墙从自家小水潭里面取水饮用,然后自己每日里往里补充。
刘老郎中家里,也都换上了小院子里面的蔬菜来食用,在这个严寒的蔬菜断季的冬季,尤其难能可贵。
当然了,随之而来的烦恼也不少,院里的蔬菜再分给了里正家一些之后,阿鼻村的村民里,心思活动的,出现了。
上门来讨要,或者掂着东西希望淘换点新鲜蔬菜的人家,还算正常。
不正常的就像现在,三个人栓了院门坐屋里说说话的时候,院墙那边,有了些微的动静。
不消说,偷菜的来了。(未完待续)
“海带?是吃食?没听说过——”,刘老郎中一下子就被问住了,也是呢,这样的交通状况,稀烂贱的海带才不会从海边往内陆运呢,根本挣不到钱啊!
最关键的,是现在还没发现海带那东西可以帮助人类补充碘吧?
老郎中作为患者家属,肯定也早把全身的解数都使出来去拯救家人了,还不是也照样任脖子继续粗大没有效果?
一家四口,两个男人是健康的,妇人跟孩子病怏怏,也够揪心。
阿珠已经顾不得藏拙,小手比划着海带的模样:“刘爷爷,在海边,漂浮着很多这样的生物,可以捞起来煮煮吃,比灵丹妙药都可贵,专门防治的这种——大脖子病。”
妇人立刻全身紧张,双手抚向布巾围裹下的脖颈儿,两条大腿,再次微不可见的颤抖起来。
“此话当真?”
刘大郎中一个“饿虎扑食”冲上来,双手大张着,几乎要掐住阿珠的肩膀一般。
只有亲人饱受疾病折磨的家属,才会有这样极端的表现吧?
阿珠毫不在意,并制止了刘老郎中手忙脚乱拽着儿子的举动,小手一摆,道:“当真!比珍珠还真!”
于是,小小的肩膀头真的被掐了起来,场面有点乱,院门没关,从外面又奔进一个汉子,二话不说照着刘大郎中的屁股就是一脚……
受了力的大郎中,自然身子前扑,“咕咚”摔了个仰八叉儿,而同样身处险境的阿珠。却被一双粗胳膊捞起来,被放在远离刘大郎中的地方。
来的人,是“三胖儿”。
本以为小主人就是在院子里逛荡逛荡,孰料半晌儿没动静,竟然是出了门。
“三胖儿”一路打听着。这才走进了老郎中家门,恰好看到小主人被挟制起来似的,哪里还控制得住?
可是也稀奇了,趴在地上形象狼狈的刘大郎中,偏偏不羞不恼,转了个方向继续对阿珠追问:“小姑娘。你说的那个海带,真的能治病,治大脖子病?”
治?阿珠又怯了,身子往后退了两步,摇着手:“得了病的。我不知道能不能治得好,可是,可是没得的,肯定能预防——”。
刚刚直立起上半身的刘大郎中,“咕咚”,又趴回地面。
哎,阿珠同学虽有满腔热忱,无奈何对于缺碘的病症也是一知半解。知道根源,却不懂得怎么样救治……
要是说给“大脖子”动手术切除一部分,有可能整个人被架到火上烤烤吧?
“像——小孩子。症状还不明显,吃了海带,我估摸着——估摸着肯定能改善——身体素质——最起码——不长那么粗——那么粗——”。
阿珠讷讷的,吃力的继续解释,她确实没有一整套完美的医疗方案,但是。知道这病症的根源,从根源上遏制住大脖子病的发展。不也是很有意义的吗?
碘缺乏的症状并不好受,焦虑、易紧张、情绪起伏大、失眠、易受惊吓、神经质;发抖、肌肉无力、多言、好动、周期四肢麻痹、心跳加快、心悸、心律不整、血压升高;饮食增加、体重减轻、易口渴、大便次数增加;皮肤湿润、体温升高、怕热、出汗、呼吸困难、短促;眼突、视力模糊、怕光、眼痛、眼胀、易流泪……
最难堪的是外观上。越来越明显的喉咙肿胀、脖子变粗、喉咙异物感;最让大人揪心的是婴儿患上碘缺乏症,其特点是生长发育障碍,智力迟钝,全身弥漫性粘液水肿,同时有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和体征。
“刘爷爷,我不懂怎么治疗,可是你们应该懂啊,我告诉你们得病的原因,顺着这根源去摸索去用药,不就要容易些吗?”
医疗事业,原本就是一代一代的医疗工作者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每一种病症的解决方法,其实都需要反复的试验改进才能确认。
要不就说“生姜还是老的辣”呢?在尚且年轻心燥的刘大郎中满脸惨淡四肢冰凉保持一个蹲坐在地上的姿势的时候,刘老郎中已经收拾好心绪,拱手请两位客人到屋内就坐详谈了。
其实阿珠懂的,也不过就是前世里大路边上的一点知识,可正是这一点点儿,可以打开一个老医疗工作者闷塞的思路。
即便是一个老郎中不管用,十个百个千个呢?
即便是当时找不到好用的办法,那一年以后十年以后百年以后呢?
据刘老郎中言说,华夏远在公元前4世纪的《庄子》中就有关于瘿病,即碘缺乏病的记载,颖县也确实有发现,这种病症属于地方性的,越是向南向东靠近的地界,这种病症越少见。
从这个程度上说,阿珠的言论确实有道理。
阿珠叹息,诸葛王朝早先的历史还是没有分岔的,自汉朝以后,就走向了另一条不可知的道路。
其实按照正史的记载,晋葛洪(公元4世纪)首先用海藻的酒浸液治疗瘿病;隋巢元方(公元7世纪)提出了瘿病与水、土有关的学说;唐孙思邈与王涛(公元8世纪)又扩大了用昆布来治疗瘿病的范围。
只不过,诸葛王朝把老祖宗的医术继承的七七八八,很是零散了不少珍贵的医典宝藏罢了。
没有了传承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在当下,不能敝帚自珍,怀揣着珍宝舍不得往外透漏半点儿,华夏中医之所以会在后世走向惨淡,除了西医的猛烈冲击,最根本的,还不就是一个个老神医不肯广为收徒,舍不得把一身医术最大范围的传播下去?
好在,刘老郎中的脑袋瓜儿一点就明白,他叫了儿子进屋,磨墨执笔,把阿珠的设想和自己的一点揣测一一记录,然后命令儿子多加抄写,分别送到临近的和县城中的医馆郎中的手里。
既然,这是颖县百姓的普遍难题,那就由颖县所有医疗工作者共同摸索出新的有效的办法来吧!
阿珠很开心,从刘老郎中的做法中,她看到了一个医者的仁心,同时,也坚定了她的信念。
“刘爷爷,这几日我们都经些心,看看能不能在附近的市场上找到卖海带——卖昆布的,只要能找出来,我们就可以尝试效果,找出每个年龄段最佳的碘的摄入量的配比……”。
阿珠的话,一票人听得也不是很明白,但这孩子的一片拳拳之心,却是明确可见的。
刘老郎中一揖到地,郑重道谢:“阿珠小姑娘,你放心,老朽不会拿你的话当儿戏,这件事我们父子会做到底,我们做不完,还有孙子……”。
华夏民族就是这样,祖祖孙孙一辈一辈儿的摸爬滚打,有的是耐心。
“三胖儿”也拍着胸脯保证:“我旁的不会,给阿珠小姐转转市集找那啥子昆布还是能行的,只要你们颖县有这东西,我三胖儿就能掘地三尺找出来。”
摔得下巴颏儿都青肿了的刘大郎中,也跟着“呵呵”笑起来。
在繁华的江南,“三胖儿”还真是见过“昆布”那东西,挽娘也有印象,小时候家里炖肉,貌似就放过“昆布”,炖的软软绵绵的,褐色暗绿色……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一直找到了大年三十,大小集市上,“三胖儿”都没见过一丝丝“昆布”的影子。
以至于,这个年都没过好。
尽管,目前跟刘老郎中家混的很熟稔,刘大郎中还亲自上门来邀请三人去他家里过年,但是,“三胖儿”觉得没脸面见人家,当初拍着胸脯保证过,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昆布”来的。
没有“昆布”,刘老郎中跟其他志向相同的医疗工作者就宛如巧妇做不出无米之炊,根本完不成什么实验。
“阿珠,刘大说,吃了咱们家送去的苹果和蔬菜泥儿,小榔头明显比原来精神头儿足,刘大嫂子的脖子也没再长,最近睡觉还踏实了,那是不是说,咱家的蔬菜,就能抵昆布?”
“三胖儿”倒是琢磨出一个道理来,只可惜,阿珠的小世界能供应维护到的范围终究还是太小,颖县那么多人口呢,把里里外外所有的蔬菜都送出去,能救几个人?
还有啊,等他们离开以后呢?颖县的人,又能依靠谁去?
阿珠只能选择先拯救身边的人,小世界里面的泉水有用处,她让“三胖儿”挖通了院墙,在墙外挖了蓄水池,任由阿鼻村村民隔墙从自家小水潭里面取水饮用,然后自己每日里往里补充。
刘老郎中家里,也都换上了小院子里面的蔬菜来食用,在这个严寒的蔬菜断季的冬季,尤其难能可贵。
当然了,随之而来的烦恼也不少,院里的蔬菜再分给了里正家一些之后,阿鼻村的村民里,心思活动的,出现了。
上门来讨要,或者掂着东西希望淘换点新鲜蔬菜的人家,还算正常。
不正常的就像现在,三个人栓了院门坐屋里说说话的时候,院墙那边,有了些微的动静。
不消说,偷菜的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