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婚后生活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秘境中的爱情最新章节!
结婚的头天,秋莎他们在漆澈学校唯一的一间卧室里,布置了新房:
房间大小约二十平方米,仅仅能放下一张床和两张课桌,一张旧课桌既当做灶台,又当作饭桌,另一张旧课桌既当做梳妆台,又当做写字台。
陈旧的玻璃窗上木门上贴了个大红“喜”字。
老旧的简易木床上,铺着一对红色枕头和大红的被盖。
窗户上已经挂上了一副粉色图案的窗帘,窗台上插着随季节而变化的野花,冬天是茶花,春天是红叶李,夏天是栀子花,秋天是桂花。
整个房间显得朴实温馨,洋溢着新婚的气息。
婚后的他们,都沉浸在新婚的喜悦里。
漆澈不断地增添着小家具,比如一个袖珍型的小电锅,一个煤油炉子,三套碗筷,油盐酱醋。
最值得骄傲的家具,是一年前漆澈购买的收录机,每天七点整,他们坐在床边,依偎在一起,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通过它,他们俩了解了国家发生的大事和颁布的各种政策法令,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秋莎一扫脸上的忧郁,变得热情开朗,脸色红润,身材丰腴,一头浓密的头发变得更加乌黑发亮。
秋莎通过爱漆澈,委身于这个男人,她突然间找到了依靠,再没有寄人篱下的憋屈感和紧张感,而且像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一片新天地展现在她的眼前。
一到赶场天,秋莎会从市场上买回一个大圆镜,一包针线盒,一把剪刀,买回半斤李子,一把蔬菜,十个鸡蛋。
周末他们一起在煤油炉子上烹煮菜肴,一个人择菜,另一个人炒菜,用少量的肉变着花样做出喷香的味道,小电锅里煮的焖锅饭炸出锅巴,发出轻微的“嚓嚓”声响。有时他们也会为一道新菜的做法而讨论。
饭后,他们一定在夕阳里,手牵手从宽大的操场上,慢步到校园外阡陌纵横的庄稼地里,旷野里的微风轻拂着他们的头发,衣角被撩了起来。
从表面上看,她对漆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实际上,她或许在用力地拖着自己沉重的身心艰难前行。
因为秋莎偶尔的黯然神伤,让她想起阿爸的身世,和她对他老人家承诺的让他享福的情景,可是当她能独立生活的时候,他和她已经是阴阳两隔,这是她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和伤痛。
另外秋莎隐隐担心的是,漆澈为人忠厚老实,然而,在他内心的深处,也隐藏着自私和冷漠,这与他贫寒的的家庭和亲人的影响不无关系。
还有一个原因是,秋莎他们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贫穷和两地分居。
秋莎在离家九十里以外的乡镇学校教书,漆澈在他家乡的小学教书。而且交通非常不便,如果到对方那里去,都要经过县城转车,班次少,路途遥远,很不方便,来回跑一趟需要十多元钱。秋莎一个月的收入有七十多元,漆澈的工资每月有八十多元,因为没在一起,秋莎从来就没有张口问过他的工资,但秋莎的工资几乎都花费在来往的交通工具上,剩下的工资要用做生活费,和相应的人情客往。
一天傍晚,秋莎正在漆澈宿舍里度周末,窗外漂起了丝丝细雨,她拉亮电灯,把用小电锅煮熟的饭菜摆在床边的课桌上,等着漆澈回来吃晚饭。
课桌上摆着一盘肉丝炒窝笋,一盆南瓜汤。
门被推开,漆澈抱着一大摞书,用肩头推开了虚掩着的门,进了屋,秋莎接过他手里的书一看,全是自考的书籍。
秋莎好奇的问:“你买的?”
“啊。”他边洗手边回答,“我要参加自考,你都有大学生文凭,而我还只有中师生文凭,和你在一起差距太大了。我要赶上你嘛。”
“好事啊,只要你有这种冲劲,就一定行。”秋莎鼓励他说。
“我已经报了名了。”他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
秋莎走近他,从背后搂住他腰杆,撒娇地说:“嗯,我男人会比我更有出息。”
她倒了杯开水,递到漆澈手里:“鼓励下哈!继续发扬!”
接着两人坐下吃饭。秋莎夹了一筷子肉放在漆澈碗里:“自考是一件很费神的事,需要营养,你多吃些肉,增加蛋白质。”
“还是你多吃点。”漆澈给秋莎夹了一夹肉。
“漆澈,你要参加自考,那周末就不用到我的学校来陪我了,因为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自学。另外你的工资就留下来自己用吧,我一个人能照顾好自己。”
漆澈感激地望着秋莎,内心无比的兴慰:我的妻子真是善解人意啊。
秋莎问:“哎,自考哪年开始的呢?”
“一九八一年一月嘛,当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的报告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批准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主要有专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一致。”
“那太好了。”秋莎喝了口菜荡。
“是啊,自一九七六年恢复高考以来,我们国家陆续颁布了许多成人高等教育法。到目前为止,学习专业知识的途径很多,比如夜大,电大,函授,自考等等。只要想获得知识,国家都会满足你。”漆澈刨了口饭接着说,“我们学校多数老师都是中师生,他们都不甘心被时代的列车甩下,利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途径充实自己。”
“那你们学校参加自考的人多吗?”秋莎问着。
“多得很,年青老师们几乎都报了名。”
难怪这么有劲头,看来大家都不想浪费青春年华。
一到春秋两季考试的时候,整个棠洲县城的街头,会出现一大奇观,棠洲县上万的中师生中专生,纷纷涌进城头,报名参加汉语、英语,数学、物理专业的函授自学考试,人流如潮,人声鼎沸,餐馆旅馆生意火爆,考生的餐饮住宿都非常困难。
只有中等师范毕业文凭的漆澈,在未来知识型爆炸的社会里将会受到淘汰,自身也缺乏竞争力,而秋莎是专科毕业,秋莎决定帮助漆澈,鼓励他加入了自考大学的大军,自己包揽了家务。春去秋来,秋莎节衣缩食,忍受着孤独寂寞,一人承担着家务杂事。
结婚的头天,秋莎他们在漆澈学校唯一的一间卧室里,布置了新房:
房间大小约二十平方米,仅仅能放下一张床和两张课桌,一张旧课桌既当做灶台,又当作饭桌,另一张旧课桌既当做梳妆台,又当做写字台。
陈旧的玻璃窗上木门上贴了个大红“喜”字。
老旧的简易木床上,铺着一对红色枕头和大红的被盖。
窗户上已经挂上了一副粉色图案的窗帘,窗台上插着随季节而变化的野花,冬天是茶花,春天是红叶李,夏天是栀子花,秋天是桂花。
整个房间显得朴实温馨,洋溢着新婚的气息。
婚后的他们,都沉浸在新婚的喜悦里。
漆澈不断地增添着小家具,比如一个袖珍型的小电锅,一个煤油炉子,三套碗筷,油盐酱醋。
最值得骄傲的家具,是一年前漆澈购买的收录机,每天七点整,他们坐在床边,依偎在一起,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通过它,他们俩了解了国家发生的大事和颁布的各种政策法令,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秋莎一扫脸上的忧郁,变得热情开朗,脸色红润,身材丰腴,一头浓密的头发变得更加乌黑发亮。
秋莎通过爱漆澈,委身于这个男人,她突然间找到了依靠,再没有寄人篱下的憋屈感和紧张感,而且像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一片新天地展现在她的眼前。
一到赶场天,秋莎会从市场上买回一个大圆镜,一包针线盒,一把剪刀,买回半斤李子,一把蔬菜,十个鸡蛋。
周末他们一起在煤油炉子上烹煮菜肴,一个人择菜,另一个人炒菜,用少量的肉变着花样做出喷香的味道,小电锅里煮的焖锅饭炸出锅巴,发出轻微的“嚓嚓”声响。有时他们也会为一道新菜的做法而讨论。
饭后,他们一定在夕阳里,手牵手从宽大的操场上,慢步到校园外阡陌纵横的庄稼地里,旷野里的微风轻拂着他们的头发,衣角被撩了起来。
从表面上看,她对漆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实际上,她或许在用力地拖着自己沉重的身心艰难前行。
因为秋莎偶尔的黯然神伤,让她想起阿爸的身世,和她对他老人家承诺的让他享福的情景,可是当她能独立生活的时候,他和她已经是阴阳两隔,这是她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和伤痛。
另外秋莎隐隐担心的是,漆澈为人忠厚老实,然而,在他内心的深处,也隐藏着自私和冷漠,这与他贫寒的的家庭和亲人的影响不无关系。
还有一个原因是,秋莎他们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贫穷和两地分居。
秋莎在离家九十里以外的乡镇学校教书,漆澈在他家乡的小学教书。而且交通非常不便,如果到对方那里去,都要经过县城转车,班次少,路途遥远,很不方便,来回跑一趟需要十多元钱。秋莎一个月的收入有七十多元,漆澈的工资每月有八十多元,因为没在一起,秋莎从来就没有张口问过他的工资,但秋莎的工资几乎都花费在来往的交通工具上,剩下的工资要用做生活费,和相应的人情客往。
一天傍晚,秋莎正在漆澈宿舍里度周末,窗外漂起了丝丝细雨,她拉亮电灯,把用小电锅煮熟的饭菜摆在床边的课桌上,等着漆澈回来吃晚饭。
课桌上摆着一盘肉丝炒窝笋,一盆南瓜汤。
门被推开,漆澈抱着一大摞书,用肩头推开了虚掩着的门,进了屋,秋莎接过他手里的书一看,全是自考的书籍。
秋莎好奇的问:“你买的?”
“啊。”他边洗手边回答,“我要参加自考,你都有大学生文凭,而我还只有中师生文凭,和你在一起差距太大了。我要赶上你嘛。”
“好事啊,只要你有这种冲劲,就一定行。”秋莎鼓励他说。
“我已经报了名了。”他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
秋莎走近他,从背后搂住他腰杆,撒娇地说:“嗯,我男人会比我更有出息。”
她倒了杯开水,递到漆澈手里:“鼓励下哈!继续发扬!”
接着两人坐下吃饭。秋莎夹了一筷子肉放在漆澈碗里:“自考是一件很费神的事,需要营养,你多吃些肉,增加蛋白质。”
“还是你多吃点。”漆澈给秋莎夹了一夹肉。
“漆澈,你要参加自考,那周末就不用到我的学校来陪我了,因为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自学。另外你的工资就留下来自己用吧,我一个人能照顾好自己。”
漆澈感激地望着秋莎,内心无比的兴慰:我的妻子真是善解人意啊。
秋莎问:“哎,自考哪年开始的呢?”
“一九八一年一月嘛,当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的报告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批准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主要有专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一致。”
“那太好了。”秋莎喝了口菜荡。
“是啊,自一九七六年恢复高考以来,我们国家陆续颁布了许多成人高等教育法。到目前为止,学习专业知识的途径很多,比如夜大,电大,函授,自考等等。只要想获得知识,国家都会满足你。”漆澈刨了口饭接着说,“我们学校多数老师都是中师生,他们都不甘心被时代的列车甩下,利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途径充实自己。”
“那你们学校参加自考的人多吗?”秋莎问着。
“多得很,年青老师们几乎都报了名。”
难怪这么有劲头,看来大家都不想浪费青春年华。
一到春秋两季考试的时候,整个棠洲县城的街头,会出现一大奇观,棠洲县上万的中师生中专生,纷纷涌进城头,报名参加汉语、英语,数学、物理专业的函授自学考试,人流如潮,人声鼎沸,餐馆旅馆生意火爆,考生的餐饮住宿都非常困难。
只有中等师范毕业文凭的漆澈,在未来知识型爆炸的社会里将会受到淘汰,自身也缺乏竞争力,而秋莎是专科毕业,秋莎决定帮助漆澈,鼓励他加入了自考大学的大军,自己包揽了家务。春去秋来,秋莎节衣缩食,忍受着孤独寂寞,一人承担着家务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