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查仓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大唐杨国舅最新章节!
杨云到任御史台第四天,才算正式接受委派差事……他是在醉仙楼得到御史台派来的人通知,告诉他当日代表御史台前去监察东都粮仓。
这是杨云首次以侍御史身份执行公务,本应穿官服前往,但御史台并未把他的官服送来,大概是到现在都未做好,只能以便服前往。
“总不能让我穿一身道袍去吧?”杨云带了两名护院,连个差役都没有,便去洛阳城北靠近安喜门的含嘉仓。
含嘉仓是玄宗时期洛阳最大的粮仓,建在宫强内,如此选址,跟隋朝回罗仓的设置有很大关系。
回洛仓本是洛阳最大粮仓,兴建于隋,但因建在城外,隋末乱世中为瓦岗军攻破,粮食成为瓦岗军迅速扩充实力席卷天下的凭靠,唐太宗时兴建含嘉仓,便建在宫城内,如此也有力保证了洛阳以及周边地区粮食稳定。
只要洛阳城甚至皇宫一日在朝廷掌控中,粮仓就不会失守,也不用分兵据守。
含嘉仓非常大,大约有圆形仓窖四百多个,大小不一,为了防止粮仓走火,这些仓窖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防止火势蔓延,内部灭火措施几乎做到了极致。
杨云进入含嘉仓外部围墙的院门,就见到一个个储水的大水缸,为防止冬天水缸里的水冻成冰块,水缸旁还堆砌有柴草。
“这位就是新任侍御史杨天师吧?”杨云到了含嘉仓后,便有出纳使前来迎接。
通报过姓名,对方叫李叶,似是皇亲国戚。
李叶见杨云没穿官服,也不觉得多奇怪,谁都知道杨云刚到任,行头准备不齐乃题中应有之意。
杨云跟李叶见礼,而后问道:“不知我今日来该做些什么?这监察粮仓……我以前从未做过。”
李叶笑了笑,回道:“您来主要是查账目,至于核对这些事,会由司农寺的人具体负责,今日要等司农寺杨少卿前来,才好开始。”
杨云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并不是单独前来视察粮仓,而是要有司农丞一个姓杨的少卿来陪同。
仔细问过杨云才知道,原来这“杨少卿”来头不小,乃是隋炀帝的玄孙,玄宗朝很有名的杨慎矜。
杨慎矜是弘农郡公杨隆礼之子,为人深沉刚毅,富有才干,喜欢意气用事,在家族中颇负盛名,跟杨云算是同乡同族,但不是出自同脉……杨慎矜的出身可比杨云高多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隋朝皇帝的后代。
不过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身为唐朝的“二王后”,杨慎矜在朝当官很容易被人攻讦,后来杨慎矜也是因为自己隋炀帝后代的身份被牵连进谋反案赐死,杨云并不觉得成为前朝皇室的后代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情。
等了很久,杨慎矜才前来,毕竟他要从司农寺赶过来,而杨云从上林坊过来要方便许多。
“杨天师,有礼了。”
杨慎矜三十岁上下,姿容俊美,完全是个美男子的形象,说话非常得体,身材高大,站在那儿给人一种男模特的感觉。
杨云与之见礼。
杨慎矜表现得非常友好,并不因杨云是外戚荫官而有所轻视。
杨云从杨慎矜对他的称呼便感觉到,自己“天师”的名号很唬人,别人提到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外戚的身份,而是道家天师,比之罗公远都不逊色。
杨慎矜带了两名司农寺属官,一个是司农寺丞兼监察御史,名叫姜列,还有一个负责记录的书吏。
随后在李叶陪同下,杨云和杨慎矜进入含嘉仓内,按照惯例先在含嘉仓周边巡查一圈,看看仓窖是否有破损塌陷的情况,再看周边的防火措施是否得当,最后才是到含嘉仓的衙门板房查看账目,逐一进行核对。
杨云拿出政坛新丁的态度,不断问杨慎矜一些问题,杨慎矜一一作答。
反观杨慎矜,主动跟杨云说的话题,几乎都是关于道家的,好像杨慎矜对于修道非常感兴趣。
“不知杨天师道法精进到何等地步?再修多少年可以成仙?”杨慎矜对于修炼成仙之事深信不疑,连连发问,问题刁钻古怪。
杨云摇摇头,道:“这种事如何好说?何况我这一脉并未有师门前辈羽化的记录,即便要成仙,也是到深山老林,不为世人所见。”
历来传说中,修道者羽化成仙时,必须要到深山老林筹备,这便是道经上所说的“渡劫”,至于怎么个渡劫法,民间传闻不少,甚至还有一些所谓的“官方记录”,但基本是人云亦云,杨慎矜见到杨云这样一个“活天师”,当然想问问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成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人交谈中,在含嘉仓内走了一圈,这段路程可不短,杨云四下看了看,没觉得有何不妥。
这里值守的官兵很多,但一个二个都很懒散,大概看粮仓是辛苦不讨好的活,调来这里就意味着失去了升职空间,每日厮混过活,从将领到普通兵丁都没多少精神。
到了一处仓窖前,正有差役把粮食装车,运粮的马车有五六十辆,每一辆都能运出去上千斤粮食。
杨云问过才知道,原来这些粮食准备由大运河送到北方去,或许跟传闻中张守珪出兵突厥有关。
杨云心想:“就算一百车粮食也没多少,不过含嘉仓最近应该会大批调动粮食,御史台遣我来监察,是否跟要核对数字有关?这自古以来粮仓的猫腻很多,别人不来却让我来,大概是看到这其中有需要担责的地方,必要时可以把我推出去背黑锅。”
终于到了衙门口,李叶笑着问道:“两位上官,不知你们对含嘉仓的情况作何评价?”
杨慎矜道:“含嘉仓每年朝廷都会拨款修缮,眼下虽未到雨季,不过该做的防备需要及早完成,避免储存的粮食受潮……”
这话也是例行公事。
众所周知,粮食储藏最难的一环就是防止受潮,一旦粮食受潮便可能引起霉变,还容易引发内部温度升高,出现起火的情况,古代粮食储存毕竟没那么多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更多是需要一些物理方式解决受潮问题。
如今正值开春,距离夏天还有一段时间,暂时不用为粮食受潮而烦忧。
但会不会起火,又另当别论了。
到了衙门内,没有椅子,只有榻席供就坐。
含嘉仓的差役搬来一些账目,共有两箱子之多,为了妥善保存,很多数据刻在竹简上,显得异常沉重,供查阅使用。
随后含嘉仓的人,包括李叶都退出门外,从外边把门关好,大概这是规矩,但凡有人来查阅账目,含嘉仓的官吏便不得旁观,防止出现上下勾连或是现场删改的情况。
“账目这么多,不知该从何查起呢?”
杨云询问坐在对面的杨慎矜。
杨慎矜摇头不语,向旁边的司农寺寺丞姜列使了个眼色,随即姜列为杨慎矜和杨云各倒了一杯茶。
杨云坐在那儿,正要拿起竹简查看,杨慎矜伸手阻止他。
“杨少卿,你这是作何?”
杨云有些不解,蹙眉问道,“莫非这些账目有问题,经不起查?”
杨慎矜笑道:“未有此意,不过这账目既出自含嘉仓,那必定不会有问题,若是他们未核对好就敢送来,那不是打自己的脸么?这账目上每一个数据都是仔细核算后得出的,那么多帐房负责,绝对不会出现偏差。”
“哦!?”
杨云虽然还是有些迷糊,但大概意思懂了……查账不是为了来看账本,账本出偏差就是没算对数字,哪怕出错了也跟核查之人无关,只会追究帐房的责任。
杨慎矜道:“眼下朝廷商议出兵之事,这一来二去,含嘉仓要调动的粮食就多了,这才开春,若到夏天抽调的粮食更多。”
杨云点点头。
杨慎矜又是一笑,道:“要想真正核对账目,非等粮食大批出仓时,一车一车过磅后才能得出结论,现在想查清楚为时尚早。”
粮食放在仓窖内,眼下大多数仓窖封闭,里面有多少粮食根本不知道,以杨慎矜的意思,必须等粮食大批量出仓时才好核查账目。
杨云笑着道:“核对存粮应该是司农寺的事,我来……能做点什么呢?”
“所以今天我们喝喝茶,把手头的事情暂且放下,若真有事他们必定会想办法通融……只需看含嘉仓的人有何反应,大概就知道他们今年存粮亏了多少……接下来我会让人查一下陈粮的数字,看看是否有人往外偷运粮食……”
杨慎矜这番话,说明他对粮仓的情况掌握得很透彻。
含嘉仓这些人想蒙他很困难,这也难怪,历史上杨慎矜便以管理钱粮有方而著称,即便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干,好像所有事都能全盘掌握。
有这么个高手在,杨云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最多在旁监督一下,顺便打个下手,学习一下别人的经验。
“对了,杨天师,你出身弘农杨氏,近些年可有回过弘农?”杨慎矜又开始跟杨云扯旁的。
杨云微笑着摇头:“我虽是弘农人,但出生蜀地,修道也未曾走出蜀地,如今乃是第一次到洛阳,尚未有机会回祖籍一游。”
杨云到任御史台第四天,才算正式接受委派差事……他是在醉仙楼得到御史台派来的人通知,告诉他当日代表御史台前去监察东都粮仓。
这是杨云首次以侍御史身份执行公务,本应穿官服前往,但御史台并未把他的官服送来,大概是到现在都未做好,只能以便服前往。
“总不能让我穿一身道袍去吧?”杨云带了两名护院,连个差役都没有,便去洛阳城北靠近安喜门的含嘉仓。
含嘉仓是玄宗时期洛阳最大的粮仓,建在宫强内,如此选址,跟隋朝回罗仓的设置有很大关系。
回洛仓本是洛阳最大粮仓,兴建于隋,但因建在城外,隋末乱世中为瓦岗军攻破,粮食成为瓦岗军迅速扩充实力席卷天下的凭靠,唐太宗时兴建含嘉仓,便建在宫城内,如此也有力保证了洛阳以及周边地区粮食稳定。
只要洛阳城甚至皇宫一日在朝廷掌控中,粮仓就不会失守,也不用分兵据守。
含嘉仓非常大,大约有圆形仓窖四百多个,大小不一,为了防止粮仓走火,这些仓窖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防止火势蔓延,内部灭火措施几乎做到了极致。
杨云进入含嘉仓外部围墙的院门,就见到一个个储水的大水缸,为防止冬天水缸里的水冻成冰块,水缸旁还堆砌有柴草。
“这位就是新任侍御史杨天师吧?”杨云到了含嘉仓后,便有出纳使前来迎接。
通报过姓名,对方叫李叶,似是皇亲国戚。
李叶见杨云没穿官服,也不觉得多奇怪,谁都知道杨云刚到任,行头准备不齐乃题中应有之意。
杨云跟李叶见礼,而后问道:“不知我今日来该做些什么?这监察粮仓……我以前从未做过。”
李叶笑了笑,回道:“您来主要是查账目,至于核对这些事,会由司农寺的人具体负责,今日要等司农寺杨少卿前来,才好开始。”
杨云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并不是单独前来视察粮仓,而是要有司农丞一个姓杨的少卿来陪同。
仔细问过杨云才知道,原来这“杨少卿”来头不小,乃是隋炀帝的玄孙,玄宗朝很有名的杨慎矜。
杨慎矜是弘农郡公杨隆礼之子,为人深沉刚毅,富有才干,喜欢意气用事,在家族中颇负盛名,跟杨云算是同乡同族,但不是出自同脉……杨慎矜的出身可比杨云高多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隋朝皇帝的后代。
不过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身为唐朝的“二王后”,杨慎矜在朝当官很容易被人攻讦,后来杨慎矜也是因为自己隋炀帝后代的身份被牵连进谋反案赐死,杨云并不觉得成为前朝皇室的后代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情。
等了很久,杨慎矜才前来,毕竟他要从司农寺赶过来,而杨云从上林坊过来要方便许多。
“杨天师,有礼了。”
杨慎矜三十岁上下,姿容俊美,完全是个美男子的形象,说话非常得体,身材高大,站在那儿给人一种男模特的感觉。
杨云与之见礼。
杨慎矜表现得非常友好,并不因杨云是外戚荫官而有所轻视。
杨云从杨慎矜对他的称呼便感觉到,自己“天师”的名号很唬人,别人提到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外戚的身份,而是道家天师,比之罗公远都不逊色。
杨慎矜带了两名司农寺属官,一个是司农寺丞兼监察御史,名叫姜列,还有一个负责记录的书吏。
随后在李叶陪同下,杨云和杨慎矜进入含嘉仓内,按照惯例先在含嘉仓周边巡查一圈,看看仓窖是否有破损塌陷的情况,再看周边的防火措施是否得当,最后才是到含嘉仓的衙门板房查看账目,逐一进行核对。
杨云拿出政坛新丁的态度,不断问杨慎矜一些问题,杨慎矜一一作答。
反观杨慎矜,主动跟杨云说的话题,几乎都是关于道家的,好像杨慎矜对于修道非常感兴趣。
“不知杨天师道法精进到何等地步?再修多少年可以成仙?”杨慎矜对于修炼成仙之事深信不疑,连连发问,问题刁钻古怪。
杨云摇摇头,道:“这种事如何好说?何况我这一脉并未有师门前辈羽化的记录,即便要成仙,也是到深山老林,不为世人所见。”
历来传说中,修道者羽化成仙时,必须要到深山老林筹备,这便是道经上所说的“渡劫”,至于怎么个渡劫法,民间传闻不少,甚至还有一些所谓的“官方记录”,但基本是人云亦云,杨慎矜见到杨云这样一个“活天师”,当然想问问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成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人交谈中,在含嘉仓内走了一圈,这段路程可不短,杨云四下看了看,没觉得有何不妥。
这里值守的官兵很多,但一个二个都很懒散,大概看粮仓是辛苦不讨好的活,调来这里就意味着失去了升职空间,每日厮混过活,从将领到普通兵丁都没多少精神。
到了一处仓窖前,正有差役把粮食装车,运粮的马车有五六十辆,每一辆都能运出去上千斤粮食。
杨云问过才知道,原来这些粮食准备由大运河送到北方去,或许跟传闻中张守珪出兵突厥有关。
杨云心想:“就算一百车粮食也没多少,不过含嘉仓最近应该会大批调动粮食,御史台遣我来监察,是否跟要核对数字有关?这自古以来粮仓的猫腻很多,别人不来却让我来,大概是看到这其中有需要担责的地方,必要时可以把我推出去背黑锅。”
终于到了衙门口,李叶笑着问道:“两位上官,不知你们对含嘉仓的情况作何评价?”
杨慎矜道:“含嘉仓每年朝廷都会拨款修缮,眼下虽未到雨季,不过该做的防备需要及早完成,避免储存的粮食受潮……”
这话也是例行公事。
众所周知,粮食储藏最难的一环就是防止受潮,一旦粮食受潮便可能引起霉变,还容易引发内部温度升高,出现起火的情况,古代粮食储存毕竟没那么多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更多是需要一些物理方式解决受潮问题。
如今正值开春,距离夏天还有一段时间,暂时不用为粮食受潮而烦忧。
但会不会起火,又另当别论了。
到了衙门内,没有椅子,只有榻席供就坐。
含嘉仓的差役搬来一些账目,共有两箱子之多,为了妥善保存,很多数据刻在竹简上,显得异常沉重,供查阅使用。
随后含嘉仓的人,包括李叶都退出门外,从外边把门关好,大概这是规矩,但凡有人来查阅账目,含嘉仓的官吏便不得旁观,防止出现上下勾连或是现场删改的情况。
“账目这么多,不知该从何查起呢?”
杨云询问坐在对面的杨慎矜。
杨慎矜摇头不语,向旁边的司农寺寺丞姜列使了个眼色,随即姜列为杨慎矜和杨云各倒了一杯茶。
杨云坐在那儿,正要拿起竹简查看,杨慎矜伸手阻止他。
“杨少卿,你这是作何?”
杨云有些不解,蹙眉问道,“莫非这些账目有问题,经不起查?”
杨慎矜笑道:“未有此意,不过这账目既出自含嘉仓,那必定不会有问题,若是他们未核对好就敢送来,那不是打自己的脸么?这账目上每一个数据都是仔细核算后得出的,那么多帐房负责,绝对不会出现偏差。”
“哦!?”
杨云虽然还是有些迷糊,但大概意思懂了……查账不是为了来看账本,账本出偏差就是没算对数字,哪怕出错了也跟核查之人无关,只会追究帐房的责任。
杨慎矜道:“眼下朝廷商议出兵之事,这一来二去,含嘉仓要调动的粮食就多了,这才开春,若到夏天抽调的粮食更多。”
杨云点点头。
杨慎矜又是一笑,道:“要想真正核对账目,非等粮食大批出仓时,一车一车过磅后才能得出结论,现在想查清楚为时尚早。”
粮食放在仓窖内,眼下大多数仓窖封闭,里面有多少粮食根本不知道,以杨慎矜的意思,必须等粮食大批量出仓时才好核查账目。
杨云笑着道:“核对存粮应该是司农寺的事,我来……能做点什么呢?”
“所以今天我们喝喝茶,把手头的事情暂且放下,若真有事他们必定会想办法通融……只需看含嘉仓的人有何反应,大概就知道他们今年存粮亏了多少……接下来我会让人查一下陈粮的数字,看看是否有人往外偷运粮食……”
杨慎矜这番话,说明他对粮仓的情况掌握得很透彻。
含嘉仓这些人想蒙他很困难,这也难怪,历史上杨慎矜便以管理钱粮有方而著称,即便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干,好像所有事都能全盘掌握。
有这么个高手在,杨云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最多在旁监督一下,顺便打个下手,学习一下别人的经验。
“对了,杨天师,你出身弘农杨氏,近些年可有回过弘农?”杨慎矜又开始跟杨云扯旁的。
杨云微笑着摇头:“我虽是弘农人,但出生蜀地,修道也未曾走出蜀地,如今乃是第一次到洛阳,尚未有机会回祖籍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