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新的架构(十六)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漫步歌神路最新章节!
第六百三十章新的架构(十六)
中森名菜的努力会有怎样的结果,毕文谦其实并不在意,正如他道别时悲观的估计。
此刻的毕文谦,正劝说着黎华先去睡觉。然而黎华却有些执拗。
“万鹏没有给我们安排明天的行程。这一睡,明天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自然醒了。”
“是啊!这些日子,你一直到处奔波,肯定也没休息好……”
“所以才要把事情做完,谁知道计划有没有变化快……”
好一阵“唇枪舌剑”后,黎华忽然又打了个呵欠,终于咯咯地笑起来。
“行啦!这样吧,你把第一条先说了,说完我就去睡。别的问题都好说,部队的改革,这个挂着,大概也睡不好。”
“你……都说了,看问题可以单独看,解决问题却绝不能单独解决……”念叨之下,在黎华的眼神之下,毕文谦再度败下阵来,“好吧,我说,我说。我只担心说了之后,你更睡不好……”
“说出来听听。”
疲倦的脸上得胜般的眉开眼笑。
“早在陪静静上电台节目的时候,我就说过了,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在前沿科技没有代差的时候,就是比拼工业体系和能力。所以,在将来,一支强军,需要巨大的军工复合体作为后勤支撑,需要高教育水平的战士,但真正的一线部队的绝对数量,却比现在少。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进一步裁军,减少完全脱产的一线部队的数量。”
“很显然,之前粗暴的百万裁军,在整个社会中产生了不少问题。我们应当有前车之鉴——裁军没问题,问题是怎么裁?裁哪些人?那些人裁了之后,怎么安置处理?这些问题,当初我就和王京云以及张常委讨论过一些。当时,张常委说得委婉,关于我的看法,部队里真正相信的,并不多。当时我提出的组建假想敌部队,由各部队轮番进行不设剧本的演习,以演习成绩为依据来决定怎么裁的思路,张常委也很有兴趣。但是,我当时并没有谈及后续的步骤——其实也理所当然,部队的安置问题单单在部队的范围内讨论,本质上难免会和整个社会有所割裂。”
黎华忽然哼哼地笑:“所以,在你的思路里,裁军也应该是体制和政策改革的一部分,和其他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一起解决。”
“是啊,全局一盘棋嘛。”毕文谦双手抱着后脑勺,仰靠沙发,惬意地叹了一下,“我们应该首先明确一点:海军、空军以及二炮的技术含量或者历史积淀的要求,都远比陆军高,它们的绝对数量也远比陆军少。所以,我们今后裁军,裁的是以陆军为主,海空二炮,虽然不太有希望加大投入,但至少原则上不裁。说句不好听的,那些军种,就我们现在的家底,搞频繁演习的花费,根本就负担不起。而对于陆军,我们可以把部队分为三线:一线部队,显然就是我们陆军国防的精华,也将是我们对外公开的部队的规模。二线部队,我们可以对外解释为预备役的一部分。三线部队,则是有部队属性的集体,同样对外解释为预备役的一部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线部队的数量会根据历次演习而不断缩减,淘汰的都转入二线或者三线部队,而不是立即复员转业。二线部队,将包括许多不同的军种,例如,前几年被并入铁道部的铁道兵,武警部队里的诸多兵种,以及边防部队。原则上,二线部队里有立功表现的个人,允许个人申请转入一线部队,当然,是否批准,得看实际情况。二线部队里的人退伍之后,原则上转入三线部队,但也允许个人申请自主择业进入地方。三线部队,在系统上隶属总后,各大军区各组建一支,和保剑集团平级,吸取建设兵团的历史经验里的优点,形成集党政军企于一体的管理体制,成员来源的基础是一、二线部队退下来的人员,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需要面向地方招收人员。自此之后,提出部队要自谋出路,允许部队经商之后所产生的部队参与经济经营的部分,全部和一、二线部队完全剥离,统一归属三线部队管理负责。这些集体将有相当于部队各级编制的待遇,财务由总后和审计署联合入驻管理,其利润和税收,可以在一定基础之上,和该军区该年演习成绩排名挂钩。具体来说,这些集体每年的盈利,除了正常税收以及人员奖金之外,其余全部归部队,该年演习成绩第一名的大军区,其下的利润全部自留安排使用,第二名的,一部分自留,一部分上缴总后保管,此消彼长,以此类推,最后一名的军区,只自留其利润的10%。集中由总后保管的利润的划拨使用,则由军委研究决定。”
“这就是相对于部队范围内的改革思路。毫无疑问,仅仅如此,是不够的。”
“第二条,关于农村的人民公社。我们这个时代,处于加速工业化的历史使命中,不断开放城镇之间的人员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入城参与建设,是必然的方向。自从84年底、85年初,几乎所有的农村人民公社都政社分开之后,全国农村以前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样的做法,的确消除了人民公社制度的许多弊端,但从破立的角度来说,破是破了,立却做得还不够。农业相对于工业,农村相对于城市,是弱势,农村人相对于城市人,是弱势群体。当初让城市人口进入农村普及最基础的教育,建立人民公社,都深深地加强着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的控制和领导作用,而现在这样,却会在客观上导致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的组织性倒退,甚至放任。缺乏组织性,当然也就谈不上一抓就死的问题了,可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本来就低,让农民自谋出路的结果,肯定会展现出少数成功的榜样,但在总体上却必然更加低效。如果继续这样放任,不推出新的配套政策、建立新的机制,那么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将必然成为长期的,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
“人民公社制度存在以来的经验教训表明,我们现在并不能让人民公社在乡为级别的规模下长期的、整体的良好运行。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加强在农村基层的组织性,这个基层,应该以村为单位,可以称为村公社。村公社彼此之间平等,行政上归属于乡政府。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自然村,人口差异比较大,我们原则上可以把新的农村基层组织规划在500到1万人之间的规模,并且,把这样的组织和我之前提出过的鼓励大学毕业生下基层的思路结合起来。第一,愿意去农村基层大学生都自动从副科级起步,和村公社里的先进份子一起组建领导班子,任期原则上一年起步,最多不超过五年。第二,村公社有权力和义务组织安排其下成员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出村进城务工的活动。第三,以家庭为单位重建农业生产里的工分制度,同时农民入城务工的年收入,归村公社统一记账管理,数据上报乡政府。第四,入城务工收入的分配和粮食产量挂钩。具体来说,一个村公社的成员入城务工的总收入,在扣除三提五统之后,以家庭为单位,综合农业生产工分和务工的个人收入两项数据,进行公开分配。这个扣除后的总额,是如果该村公社完成了该年计划的粮食生产指标,就1成上缴归中央,1成归乡政府,1成归村公社,7成用于分配;如果只完成粮食生产指标的75%,并且该年没有天灾,则3成上缴归中央,1成归乡政府,1成归村公社,5成用于分配,公社干部要公开分析和检讨问题,集体研究改进的办法;如果完成粮食生产指标不到50%,并且该年没有天灾,则7成上缴归中央,1成归乡政府,1成归村公社,1成用于分配,公社干部全部撤换;如果完成了粮食生产指标的125%以上,那就1成归乡政府,1成归村公社,8成用于分配;如果是全乡完成生产指标第一名,那就1成归村公社,9成用于分配。”
“以现在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即使全部都下基层,都远远满足不了这样的计划。所以,一开始,我们只能在一些地区试点,除了大学毕业生,高中学历的25岁以下的基层劳动积极份子,预备党员,也允许个人申请,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批准。下基层的年轻干部,如果带领村公社成为了乡里粮食产量和务工收入年度综合第一名,或者县里的前5名,就立即晋升为科级,调入乡政府负责实际工作,或者调回城市,如果是全市的第一名,或者全省的前5名,则立即转为副处,调回城市,重点培养。”
“这样的改革方案,即使暂时只是试点,也很可能出现大批农民入城务工的情况,也就有可能产生局部劳动力过剩的局面。所以,三线部队集体对于地方的人员招收,原则上以农村人口为主。一方面,部队化的管理可以加强组织度,另一方面,各部队文工团也将需要肩负起三线部队的基础教育,或者说扫盲的任务——以流行音乐联赛为代表的活动,在将来也会在文艺战线上渐渐多起来,文艺工作者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超出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自然也应当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前我不是说过吗?文工团参加比赛以及商业演出的收入,归属个人的部分的多寡,应该和他们下基层的成绩挂钩。而这,就是具体的方向。而且,对于在三线部队中来自村公社的先进份子,要给予提干的机会。”
“就像我说的,我们正处于不断改革的时期,国家发展得越快,改革的频率就会越快。全民基础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的增多,技术工人的增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渐渐饱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这些,都会导致我说的这个方案不可能长久。大概,能持续20年左右就差不多了,其中一些说不定会更快,就需要新一轮的改革。”毕文谦深吸了一口气,不禁伸手轻轻按着黎华的肩,“而且,这些方案,也很可能在实施中产生新的利益集体,在它们尾大不掉之前,新的改革也是必须的。黎华,对这些利弊的把握,你要随时有冷静的认识。”
“另外,三线部队在建设和运行中,还应该代表着部队的荣誉和精神,应该培养相应的企业文化。这些,就和最后一条的价值导向有关了,现在就不提了。”说着,毕文谦捏了捏黎华软软的肩膀,“今天,就这样吧,先睡了。”
第六百三十章新的架构(十六)
中森名菜的努力会有怎样的结果,毕文谦其实并不在意,正如他道别时悲观的估计。
此刻的毕文谦,正劝说着黎华先去睡觉。然而黎华却有些执拗。
“万鹏没有给我们安排明天的行程。这一睡,明天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自然醒了。”
“是啊!这些日子,你一直到处奔波,肯定也没休息好……”
“所以才要把事情做完,谁知道计划有没有变化快……”
好一阵“唇枪舌剑”后,黎华忽然又打了个呵欠,终于咯咯地笑起来。
“行啦!这样吧,你把第一条先说了,说完我就去睡。别的问题都好说,部队的改革,这个挂着,大概也睡不好。”
“你……都说了,看问题可以单独看,解决问题却绝不能单独解决……”念叨之下,在黎华的眼神之下,毕文谦再度败下阵来,“好吧,我说,我说。我只担心说了之后,你更睡不好……”
“说出来听听。”
疲倦的脸上得胜般的眉开眼笑。
“早在陪静静上电台节目的时候,我就说过了,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在前沿科技没有代差的时候,就是比拼工业体系和能力。所以,在将来,一支强军,需要巨大的军工复合体作为后勤支撑,需要高教育水平的战士,但真正的一线部队的绝对数量,却比现在少。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进一步裁军,减少完全脱产的一线部队的数量。”
“很显然,之前粗暴的百万裁军,在整个社会中产生了不少问题。我们应当有前车之鉴——裁军没问题,问题是怎么裁?裁哪些人?那些人裁了之后,怎么安置处理?这些问题,当初我就和王京云以及张常委讨论过一些。当时,张常委说得委婉,关于我的看法,部队里真正相信的,并不多。当时我提出的组建假想敌部队,由各部队轮番进行不设剧本的演习,以演习成绩为依据来决定怎么裁的思路,张常委也很有兴趣。但是,我当时并没有谈及后续的步骤——其实也理所当然,部队的安置问题单单在部队的范围内讨论,本质上难免会和整个社会有所割裂。”
黎华忽然哼哼地笑:“所以,在你的思路里,裁军也应该是体制和政策改革的一部分,和其他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一起解决。”
“是啊,全局一盘棋嘛。”毕文谦双手抱着后脑勺,仰靠沙发,惬意地叹了一下,“我们应该首先明确一点:海军、空军以及二炮的技术含量或者历史积淀的要求,都远比陆军高,它们的绝对数量也远比陆军少。所以,我们今后裁军,裁的是以陆军为主,海空二炮,虽然不太有希望加大投入,但至少原则上不裁。说句不好听的,那些军种,就我们现在的家底,搞频繁演习的花费,根本就负担不起。而对于陆军,我们可以把部队分为三线:一线部队,显然就是我们陆军国防的精华,也将是我们对外公开的部队的规模。二线部队,我们可以对外解释为预备役的一部分。三线部队,则是有部队属性的集体,同样对外解释为预备役的一部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线部队的数量会根据历次演习而不断缩减,淘汰的都转入二线或者三线部队,而不是立即复员转业。二线部队,将包括许多不同的军种,例如,前几年被并入铁道部的铁道兵,武警部队里的诸多兵种,以及边防部队。原则上,二线部队里有立功表现的个人,允许个人申请转入一线部队,当然,是否批准,得看实际情况。二线部队里的人退伍之后,原则上转入三线部队,但也允许个人申请自主择业进入地方。三线部队,在系统上隶属总后,各大军区各组建一支,和保剑集团平级,吸取建设兵团的历史经验里的优点,形成集党政军企于一体的管理体制,成员来源的基础是一、二线部队退下来的人员,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需要面向地方招收人员。自此之后,提出部队要自谋出路,允许部队经商之后所产生的部队参与经济经营的部分,全部和一、二线部队完全剥离,统一归属三线部队管理负责。这些集体将有相当于部队各级编制的待遇,财务由总后和审计署联合入驻管理,其利润和税收,可以在一定基础之上,和该军区该年演习成绩排名挂钩。具体来说,这些集体每年的盈利,除了正常税收以及人员奖金之外,其余全部归部队,该年演习成绩第一名的大军区,其下的利润全部自留安排使用,第二名的,一部分自留,一部分上缴总后保管,此消彼长,以此类推,最后一名的军区,只自留其利润的10%。集中由总后保管的利润的划拨使用,则由军委研究决定。”
“这就是相对于部队范围内的改革思路。毫无疑问,仅仅如此,是不够的。”
“第二条,关于农村的人民公社。我们这个时代,处于加速工业化的历史使命中,不断开放城镇之间的人员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入城参与建设,是必然的方向。自从84年底、85年初,几乎所有的农村人民公社都政社分开之后,全国农村以前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样的做法,的确消除了人民公社制度的许多弊端,但从破立的角度来说,破是破了,立却做得还不够。农业相对于工业,农村相对于城市,是弱势,农村人相对于城市人,是弱势群体。当初让城市人口进入农村普及最基础的教育,建立人民公社,都深深地加强着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的控制和领导作用,而现在这样,却会在客观上导致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的组织性倒退,甚至放任。缺乏组织性,当然也就谈不上一抓就死的问题了,可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本来就低,让农民自谋出路的结果,肯定会展现出少数成功的榜样,但在总体上却必然更加低效。如果继续这样放任,不推出新的配套政策、建立新的机制,那么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将必然成为长期的,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
“人民公社制度存在以来的经验教训表明,我们现在并不能让人民公社在乡为级别的规模下长期的、整体的良好运行。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加强在农村基层的组织性,这个基层,应该以村为单位,可以称为村公社。村公社彼此之间平等,行政上归属于乡政府。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自然村,人口差异比较大,我们原则上可以把新的农村基层组织规划在500到1万人之间的规模,并且,把这样的组织和我之前提出过的鼓励大学毕业生下基层的思路结合起来。第一,愿意去农村基层大学生都自动从副科级起步,和村公社里的先进份子一起组建领导班子,任期原则上一年起步,最多不超过五年。第二,村公社有权力和义务组织安排其下成员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出村进城务工的活动。第三,以家庭为单位重建农业生产里的工分制度,同时农民入城务工的年收入,归村公社统一记账管理,数据上报乡政府。第四,入城务工收入的分配和粮食产量挂钩。具体来说,一个村公社的成员入城务工的总收入,在扣除三提五统之后,以家庭为单位,综合农业生产工分和务工的个人收入两项数据,进行公开分配。这个扣除后的总额,是如果该村公社完成了该年计划的粮食生产指标,就1成上缴归中央,1成归乡政府,1成归村公社,7成用于分配;如果只完成粮食生产指标的75%,并且该年没有天灾,则3成上缴归中央,1成归乡政府,1成归村公社,5成用于分配,公社干部要公开分析和检讨问题,集体研究改进的办法;如果完成粮食生产指标不到50%,并且该年没有天灾,则7成上缴归中央,1成归乡政府,1成归村公社,1成用于分配,公社干部全部撤换;如果完成了粮食生产指标的125%以上,那就1成归乡政府,1成归村公社,8成用于分配;如果是全乡完成生产指标第一名,那就1成归村公社,9成用于分配。”
“以现在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即使全部都下基层,都远远满足不了这样的计划。所以,一开始,我们只能在一些地区试点,除了大学毕业生,高中学历的25岁以下的基层劳动积极份子,预备党员,也允许个人申请,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批准。下基层的年轻干部,如果带领村公社成为了乡里粮食产量和务工收入年度综合第一名,或者县里的前5名,就立即晋升为科级,调入乡政府负责实际工作,或者调回城市,如果是全市的第一名,或者全省的前5名,则立即转为副处,调回城市,重点培养。”
“这样的改革方案,即使暂时只是试点,也很可能出现大批农民入城务工的情况,也就有可能产生局部劳动力过剩的局面。所以,三线部队集体对于地方的人员招收,原则上以农村人口为主。一方面,部队化的管理可以加强组织度,另一方面,各部队文工团也将需要肩负起三线部队的基础教育,或者说扫盲的任务——以流行音乐联赛为代表的活动,在将来也会在文艺战线上渐渐多起来,文艺工作者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超出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自然也应当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前我不是说过吗?文工团参加比赛以及商业演出的收入,归属个人的部分的多寡,应该和他们下基层的成绩挂钩。而这,就是具体的方向。而且,对于在三线部队中来自村公社的先进份子,要给予提干的机会。”
“就像我说的,我们正处于不断改革的时期,国家发展得越快,改革的频率就会越快。全民基础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的增多,技术工人的增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渐渐饱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这些,都会导致我说的这个方案不可能长久。大概,能持续20年左右就差不多了,其中一些说不定会更快,就需要新一轮的改革。”毕文谦深吸了一口气,不禁伸手轻轻按着黎华的肩,“而且,这些方案,也很可能在实施中产生新的利益集体,在它们尾大不掉之前,新的改革也是必须的。黎华,对这些利弊的把握,你要随时有冷静的认识。”
“另外,三线部队在建设和运行中,还应该代表着部队的荣誉和精神,应该培养相应的企业文化。这些,就和最后一条的价值导向有关了,现在就不提了。”说着,毕文谦捏了捏黎华软软的肩膀,“今天,就这样吧,先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