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元鼎的使命(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大唐横刀行之扶余乱最新章节!
元鼎跟着他走过书案,从旁边的走道经过,绕过书案后面的山墙,来到后面的小厅。小厅的陈设很简单,一张长榻,四把椅子,中间摆了个香炉,两侧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是刺史大人处理公务间隙休息的地方。他注意到,长榻后面那面墙上挂着一幅收起的长卷,长卷一端垂下一根绳索,可供人操控。元鼎猜想,刘仁轨带自己来此的用意,就在这幅长卷上。
果然,刘仁轨走到长榻边,朝他招了招手,然后伸手将绳索往下一拉。
“哗啦!”长卷铺陈而下,立刻占据了大半面白墙。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地图。确切说,是一幅海东地区的军事地图。地图的范围包括大唐的东半部、辽东以外的白山黑水地区、海东半岛(朝鲜半岛)、倭国列岛,图上标注出了山脉、河流、道路、城池、关隘、港口,甚至驻军数量,大体行军路线;大唐、高句丽、契丹、新罗、百济、倭国、靺鞨等势力一目了然。
元鼎目不转睛的盯着地图,目光一寸一寸的扫视过去;地图上的线条标记迅速转化成大量信息,极大的刺激着他。作为一名出身军人世家、有过战斗经验的基层武官,他深知这幅地图的巨大军事价值。身为一州刺史的刘仁轨,本不该拥有这样一份足以成为军事机密而存在的地图。
“怎么样?”刘仁轨打断了他的如饥似渴。
“叹为观止。”元鼎定了定神,猜不透刘仁轨给自己看地图的用意。
刘仁轨并没有收起地图的意思,转而与他并肩而立,凝视着地图上的万里河山,正色道:“这幅图,用了十年,方才制成。”
元鼎退开一步,弯腰抱拳,朝地图深深一躬。十年心血,该有多少无名勇士为了它深入边关塞外,异国他乡,只为上面的一勾一划。他们中必定有人为此付出生命,而朝廷却不会为他们留下只言片语。
刘仁轨道:“你看到了什么?”
元鼎道:“半幅图。”
元鼎的回答颇有些出乎刘仁轨的预料,却又觉得他言之未尽,于是问道:“仅此而已?”
元鼎道:“我大唐疆域,东西相隔万里,以西京镇西北,以东都镇东北,东北西北,此消彼长,若是只看一隅,难免顾此失彼。”
刘仁轨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这番话,纵使饱学之士亦也说出,何况他一个小小的马快?元氏一族,出自鲜卑国姓,本朝虽然散落各地,但他们的血液中依旧流淌着高门贵族与生俱来的胸襟气度。刘仁轨道:“这幅图,确实还有另一半。可眼下,我们只有这一半。”
元鼎道:“只这一半,亦是群雄虎视眈眈?,大唐鞭长莫及。高句丽乃中原宿敌;东突厥衰落后,契丹兴起,叛降不定;百济仗着一海之隔,蛇鼠两端;东面的倭国更是勾结百济,屡屡劫掠我大唐商船。偌大的海东,我大唐真正的盟友,只有新罗。这几日与新罗使团接触下来,属下觉得,新罗人隐忍猥琐,绝非善类,与我大唐结盟,无非是为了生存下去,不被高句丽和百济吞并,不可不防。”
刘仁轨对元鼎的话不置可否,只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海东局面,要比西北复杂的多。朝廷一直在辽东用兵,如何鞭长莫及?”
元鼎朝地图左下角一指,道:“洛阳,在这里。”又顺着从洛阳出来的一道线,缓缓指向右上角,道,“南方的粮食先到洛阳,再转运辽东,途中消耗的比运到的还多,打仗的成本,太高。”
刘仁轨道:“打仗,拼得就是国力。前隋到我朝,都是这么打的。前隋我朝定都关中,首要防备的,是北面的突厥和西面的吐蕃,西北一线至少留下二十万大军,才能确保关中安全。大业年间倾全国之力三征辽东,以至于民不聊生、动摇国本。可若不倾力一战,又无法彻底打败高句丽,此乃朝廷两难之处。依你之见,又该如何剪除东北边患?”
元鼎朝地图一指,道:“若朝廷继续以辽东为主攻方向,只怕再过三五十年,海东依旧还是现在的格局。”
刘仁轨道:“如何破局?”
元鼎道:“化繁为简,直取要害。”
刘仁轨道:“愿闻其详。”
元鼎道:“大人可曾记得前隋大业十年,来护儿偏师渡海之战吗?”
刘仁轨微微皱眉,目光迅速落在地图上的山东半岛末端,然后向东,停在了半岛西海岸某个港口上,那个港口,离高句丽的都城平壤,只隔了一道狭长的陆上走廊。他沉吟片刻,道:“高句丽在平壤城下跟来护儿打过两仗,一胜一负,不可能没有防范;何况高句丽举国皆兵,一旦从海上偷袭,又被截断后路,大军孤悬于外,太冒险了。”
元鼎道:“单是海上一路自然冒险,可要是加上辽东的十万大军,辽东为正,海上为奇,高句丽顾哪一头,那里便做牵制。”
“眼下的问题,是新罗。”刘仁轨一句话,就把元鼎从畅谈战略中拉回现实。朝廷面对的困局是,一旦无法在辽东突破高句丽的防线,高句丽南部的军队就会与百济联手进攻新罗,而新罗显然无法抵挡两国夹击,更何况还有倭国在海上不停的骚扰;一旦新罗亡国,大唐在海东就失去了牵制高句丽和百济的力量,影响力必将大幅衰退。这是朝廷无法容忍的。
关键,就是大当家的曾对崔退之说的,如何破局。
“如何破局?”刘仁轨问道,在问元鼎,也像在拷问自己。
元鼎凝视地图,目光从当年来护儿登陆的地点向下滑落,停在了半岛西海岸中部凸起的地方。那里曾是汉魏各朝的一个郡,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带方。带方,地处高句丽平壤和新罗慰礼城两座大城之间,一直以来都是汉人聚居的地方,他们给半岛南部的三韩土著带去了农耕水利等先进的技术,并开发了半岛西部最肥沃的土地。而带方的南面,就是元鼎此次要去的第一站——仁川。
仁川归新罗管辖,北面是高句丽,南面是百济,如果有一支军队在仁川登陆……元鼎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刘仁轨带自己来看这幅地图,显然不是来请教的;既然他能把这幅地图悬挂在二堂许久,想必早就对海东局势有了通盘考虑;他的一连串发问,只是在启发自己去思考;而思考的答案,或许就是此行的最大使命。一想到刘仁轨能够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再加上这幅不应该出现在地方官府中的军事地图,元鼎更加确信,刘仁轨身上一定肩负着更为重大的使命。
元鼎伸手在地图上象征仁川的港口标记处一点,道:“如何破局,就从这里开始!”
元鼎跟着他走过书案,从旁边的走道经过,绕过书案后面的山墙,来到后面的小厅。小厅的陈设很简单,一张长榻,四把椅子,中间摆了个香炉,两侧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是刺史大人处理公务间隙休息的地方。他注意到,长榻后面那面墙上挂着一幅收起的长卷,长卷一端垂下一根绳索,可供人操控。元鼎猜想,刘仁轨带自己来此的用意,就在这幅长卷上。
果然,刘仁轨走到长榻边,朝他招了招手,然后伸手将绳索往下一拉。
“哗啦!”长卷铺陈而下,立刻占据了大半面白墙。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地图。确切说,是一幅海东地区的军事地图。地图的范围包括大唐的东半部、辽东以外的白山黑水地区、海东半岛(朝鲜半岛)、倭国列岛,图上标注出了山脉、河流、道路、城池、关隘、港口,甚至驻军数量,大体行军路线;大唐、高句丽、契丹、新罗、百济、倭国、靺鞨等势力一目了然。
元鼎目不转睛的盯着地图,目光一寸一寸的扫视过去;地图上的线条标记迅速转化成大量信息,极大的刺激着他。作为一名出身军人世家、有过战斗经验的基层武官,他深知这幅地图的巨大军事价值。身为一州刺史的刘仁轨,本不该拥有这样一份足以成为军事机密而存在的地图。
“怎么样?”刘仁轨打断了他的如饥似渴。
“叹为观止。”元鼎定了定神,猜不透刘仁轨给自己看地图的用意。
刘仁轨并没有收起地图的意思,转而与他并肩而立,凝视着地图上的万里河山,正色道:“这幅图,用了十年,方才制成。”
元鼎退开一步,弯腰抱拳,朝地图深深一躬。十年心血,该有多少无名勇士为了它深入边关塞外,异国他乡,只为上面的一勾一划。他们中必定有人为此付出生命,而朝廷却不会为他们留下只言片语。
刘仁轨道:“你看到了什么?”
元鼎道:“半幅图。”
元鼎的回答颇有些出乎刘仁轨的预料,却又觉得他言之未尽,于是问道:“仅此而已?”
元鼎道:“我大唐疆域,东西相隔万里,以西京镇西北,以东都镇东北,东北西北,此消彼长,若是只看一隅,难免顾此失彼。”
刘仁轨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这番话,纵使饱学之士亦也说出,何况他一个小小的马快?元氏一族,出自鲜卑国姓,本朝虽然散落各地,但他们的血液中依旧流淌着高门贵族与生俱来的胸襟气度。刘仁轨道:“这幅图,确实还有另一半。可眼下,我们只有这一半。”
元鼎道:“只这一半,亦是群雄虎视眈眈?,大唐鞭长莫及。高句丽乃中原宿敌;东突厥衰落后,契丹兴起,叛降不定;百济仗着一海之隔,蛇鼠两端;东面的倭国更是勾结百济,屡屡劫掠我大唐商船。偌大的海东,我大唐真正的盟友,只有新罗。这几日与新罗使团接触下来,属下觉得,新罗人隐忍猥琐,绝非善类,与我大唐结盟,无非是为了生存下去,不被高句丽和百济吞并,不可不防。”
刘仁轨对元鼎的话不置可否,只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海东局面,要比西北复杂的多。朝廷一直在辽东用兵,如何鞭长莫及?”
元鼎朝地图左下角一指,道:“洛阳,在这里。”又顺着从洛阳出来的一道线,缓缓指向右上角,道,“南方的粮食先到洛阳,再转运辽东,途中消耗的比运到的还多,打仗的成本,太高。”
刘仁轨道:“打仗,拼得就是国力。前隋到我朝,都是这么打的。前隋我朝定都关中,首要防备的,是北面的突厥和西面的吐蕃,西北一线至少留下二十万大军,才能确保关中安全。大业年间倾全国之力三征辽东,以至于民不聊生、动摇国本。可若不倾力一战,又无法彻底打败高句丽,此乃朝廷两难之处。依你之见,又该如何剪除东北边患?”
元鼎朝地图一指,道:“若朝廷继续以辽东为主攻方向,只怕再过三五十年,海东依旧还是现在的格局。”
刘仁轨道:“如何破局?”
元鼎道:“化繁为简,直取要害。”
刘仁轨道:“愿闻其详。”
元鼎道:“大人可曾记得前隋大业十年,来护儿偏师渡海之战吗?”
刘仁轨微微皱眉,目光迅速落在地图上的山东半岛末端,然后向东,停在了半岛西海岸某个港口上,那个港口,离高句丽的都城平壤,只隔了一道狭长的陆上走廊。他沉吟片刻,道:“高句丽在平壤城下跟来护儿打过两仗,一胜一负,不可能没有防范;何况高句丽举国皆兵,一旦从海上偷袭,又被截断后路,大军孤悬于外,太冒险了。”
元鼎道:“单是海上一路自然冒险,可要是加上辽东的十万大军,辽东为正,海上为奇,高句丽顾哪一头,那里便做牵制。”
“眼下的问题,是新罗。”刘仁轨一句话,就把元鼎从畅谈战略中拉回现实。朝廷面对的困局是,一旦无法在辽东突破高句丽的防线,高句丽南部的军队就会与百济联手进攻新罗,而新罗显然无法抵挡两国夹击,更何况还有倭国在海上不停的骚扰;一旦新罗亡国,大唐在海东就失去了牵制高句丽和百济的力量,影响力必将大幅衰退。这是朝廷无法容忍的。
关键,就是大当家的曾对崔退之说的,如何破局。
“如何破局?”刘仁轨问道,在问元鼎,也像在拷问自己。
元鼎凝视地图,目光从当年来护儿登陆的地点向下滑落,停在了半岛西海岸中部凸起的地方。那里曾是汉魏各朝的一个郡,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带方。带方,地处高句丽平壤和新罗慰礼城两座大城之间,一直以来都是汉人聚居的地方,他们给半岛南部的三韩土著带去了农耕水利等先进的技术,并开发了半岛西部最肥沃的土地。而带方的南面,就是元鼎此次要去的第一站——仁川。
仁川归新罗管辖,北面是高句丽,南面是百济,如果有一支军队在仁川登陆……元鼎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刘仁轨带自己来看这幅地图,显然不是来请教的;既然他能把这幅地图悬挂在二堂许久,想必早就对海东局势有了通盘考虑;他的一连串发问,只是在启发自己去思考;而思考的答案,或许就是此行的最大使命。一想到刘仁轨能够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再加上这幅不应该出现在地方官府中的军事地图,元鼎更加确信,刘仁轨身上一定肩负着更为重大的使命。
元鼎伸手在地图上象征仁川的港口标记处一点,道:“如何破局,就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