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高一下学期 1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中国式陪读最新章节!
中国式陪读
刘伊/著
第一部:高一下学期
第一章: 沙河,我们来了
1、
天渐渐暖了,但是大衣还要穿在身上,有爱美的小女孩已经丝袜配裙子了。华语却不敢这样穿,就算她为了美想这样穿,老妈在旁边嘟哝几句她也是受不了的。当然,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觉得老妈说的话不无道理,所以也是听的。主要是近年来,华语懂得了保养,在饮食方面她格外注意,在春捂秋冻上也是倍加小心。
华语家只有三个人,老妈,她,还有儿子顾小洋。另外还有一只小狗,是老妈抱回来的流浪狗。平时,家里的模式是这样的,老妈唠叨她,她唠叨儿子,儿子不想听她唠叨,立刻关上门。独剩下老妈和自己,她也不想听老妈唠叨,老妈唠叨她的时候,她偶尔也会嫌烦,所以她唠叨儿子的时候,儿子的逆反多多少少也让她清楚明白这就是代沟。于是,在她明白以后,就尽量避免重复发生这样唠叨的场景。可生活中,很多东西是难以避免的。明明你生气发火知道这是错的,可在有的时候,却又避免不了。一家三口,又是三代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就像舌头、牙齿以及嘴唇,它们总会不经意间有碰撞。可它们互相谁又离不开谁,就象锅铲碰锅沿。生活,也许就是这样热闹着才有趣。
儿子不喜欢自己唠叨,自己不喜欢老妈唠叨,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华语想到这里,就开始反思,反思以后,老妈再唠叨,她就听了。但是遇到顾小洋不听话的时候,她照本宣科照样唠叨他,你愿意唠叨你唠叨,人家可未必全听。华语也烦,自己说话声音大,顾小洋就说她像爷们,她于是赶紧调整说话模式,语气也改变了,声音听去很温柔,这下可以了吧。顾小洋又说腻的起鸡皮疙瘩。华语气的没招没招儿的。有什么办法呢,人家是十几岁的少年,按时下的说法,正在经历青春期。自己有青春期吗?也叛逆过吗?忘了,华语觉得自己没有这么逆反过。一直是个乖乖女的形象。儿子顾小洋则不一样,不听她的话不说,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他还学会了顶嘴。他再也不是那个和她手拉手,或者被她挽着胳膊一起走路的小男生了。他的声带都变了,开始变粗。
好在华语在照顾老妈和儿子的同时,也会给自己腾出大部分时间来。尤其他们家这种三代同堂,一代只有一个代表的家庭模式,自己有的时候都忘了自己还是个女人了。只能现在把自己当顶梁柱使唤,至少华语在顾小洋18岁以前她还得扛着这个家。老妈年龄大了,需要她的呵护,儿子还小,也需要她这个做妈妈的给他安全感。在华语的眼里,小孩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在他还没有长大成人之前,他还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是妖,是小动物,是成长中还没有蜕去黄嘴丫的小鸟,羽翼未丰满,还不能亲自捕食养活自己。华语心里这样说这个没长大的偶尔气人的孩子,但是她却充分给他自由,给他独立的空间,把他当大人一样看待。
2011年华语报名学车,当时已经是八月份了,等到拿到驾照已经是2012年的春天,当时刚刚过完春节。天气还好,乍暖还寒。这一年的八月份,顾小洋光荣的成为了一名高中生,离开北京,一头扎到沙河市,过起了住校的生活。这个时候的华语似乎松了口气,就像姚远说的那样,孩子大了,只要离开父母身边,他才会真正的长大。姚远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儿子,老二是闺女。是两任妻子留给他的孩子。华语相信他说的是对的,也许儿子顾小洋高中三年以后,一定会换一个模样。就像姚远说的,他的儿子在高中住校以前,吃什么都是挑剔的,后来在学校住了三年,再回到家,什么都不挑了,就是饺子皮破了,他也会把馅和皮一起吃掉。这要是以前在家里,可就不一样了,指定把馅吃了,皮扔了,或者干脆皮和馅都扔到一边。他有自己的道理,说皮和馅都分家了,都进水了,没有味道了,是坚决不能吃的。姚远就会给儿子上忆苦思甜课,可人家不吃啊,不过姚远说还好,至少儿子从来不和他顶嘴。他就算不愿意听,但他不开口。
华语相信了他的话,觉得初中三年和儿子斗志斗勇的日子可算是过去了,以后的自己可算是轻松了。可以和姚远谈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恋爱了。这一场异地恋,因为孩子上初中,华语每天给孩子做饭而只能一年见一两面。但华语还不待去南宁见姚远,姚远就说暂时先不行,女儿还不知道他们离婚。这个之前华语是知道的,但她没有想到,他们在女儿面前演戏,却要涉及到她连这个城市都不能去。简单的华语没有想的太多,在她的思维里,一直觉得姚远能来她的城市见她,那么同理可证,她也一样可以去他的城市见他。想不到姚远为了她的女儿拒绝华语去他的城市,尽管他说的很委婉,但是华语心里颇不是个滋味。
不去就不去吧,华语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尽管儿子住校,她暂时看上去是轻松了,可她还有工作。于是她断了去南宁的想法。公司刚刚给她订制了一本书,她要采访要查资料,时间总是不够用,还哪有时间跑到另一个城市去约会呢。好在她已经习惯了或陪老妈或陪儿子的生活,如今身边只有和老妈相互陪伴的日子,也是不错的日子。再说了,还有豆豆呢。她很喜欢这只会讨欢喜会撒娇的小狗,虽然别人觉得它其貌不扬,可在她眼里,它就是最好看的小狗了。
何况,华语拿到驾照以后,就和朋友一起把新车鼓捣着开回了家。她还要拿出更多的时间熟悉车。从此,华语的生活又添了一项内容,那就是顾小洋每两周放一次假,她要驱车40公里,去沙河市把儿子接回北京。周五中午接回来,周日下午再送回去。她的车技恐怕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对于华语来说,离婚以前,从来也没有想过开车,更没想过会买车。华语从成都搬来北京,一直住在驾校附近,好几年过去了,三十多了才想起来学车,华语心里明白,这多半因为孩子上学远了,她来去看他方便,接他回来也方便。从沙河到北京40公里,要倒一次车。沙河来北京要经过夏垫、燕郊,车上乘客太多,挤也挤不下,站也站不稳的。华语一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想只拥有11路和自行车,四个轮子的也想摆弄摆弄。但她明白,这多半是儿子给了他勇气。她也告诉自己,活到老学到老。驾校学车的新手司机多半都是八零后,做为70后的她,往后看了看,也有比自己年长的,心下更是踏实了。她也明白,年长者虽然记忆力不好,但学东西踏实,认真,虽然朋友笑话她说以后北京的街头又多了一个马路杀手,可华语却说,放心,我是最慢的司机。驾校教练却对她说,慢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变道的时候,你要稳准狠,必须速度,看准了就赶紧变道,你犹犹豫豫想变不变,不变又想变那才容易出问题呢。
华语记下了。对儿子顾小洋,华语却狠不下来,高二的下学期,马上就要放假了,他却闹着要华语去陪读,电话里,顾小洋说出各种理由,华语却坚决不同意。她听了姚远的话,说对孩子也要该狠就狠,不能放任的什么都由着他。华语也多方咨询过来人,知道孩子只有离开自己才能成长。所以,她坚定的拒绝去学校陪读。当然,她还没有找到更适合的理由,比如家里姥姥年龄大了,需要身边有人陪伴,她只是一遍遍的告诉顾小洋,他已经长大了,别人能住校那他也一样可以。不要搞特殊。顾小洋也有他的一套,他说有好多同学都在校外住,他们在宿舍里根本睡不好,他们都睡的太晚了,有的在被窝里玩手机。一听到这里,华语开始紧张了,追问顾小洋是不是也在被窝里这么干。顾小洋自然说他才不这么傻呢,他可不想瞎了。可是,孩子的话,你也只能听信个六七八,虽然他从小告诫孩子不要撒谎,但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不说个一次两次的谎呢。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到死亡,有谁从来没有说过谎?就算是那些善意的谎言也算的,只要是说的不是真实的,那都算。要是顾小洋也在被窝里看手机,那眼睛哪里承受得了,这还也得?
华语尽管心里担忧,但表面还是装作若无其事,也不妥协。
中国式陪读
刘伊/著
第一部:高一下学期
第一章: 沙河,我们来了
1、
天渐渐暖了,但是大衣还要穿在身上,有爱美的小女孩已经丝袜配裙子了。华语却不敢这样穿,就算她为了美想这样穿,老妈在旁边嘟哝几句她也是受不了的。当然,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觉得老妈说的话不无道理,所以也是听的。主要是近年来,华语懂得了保养,在饮食方面她格外注意,在春捂秋冻上也是倍加小心。
华语家只有三个人,老妈,她,还有儿子顾小洋。另外还有一只小狗,是老妈抱回来的流浪狗。平时,家里的模式是这样的,老妈唠叨她,她唠叨儿子,儿子不想听她唠叨,立刻关上门。独剩下老妈和自己,她也不想听老妈唠叨,老妈唠叨她的时候,她偶尔也会嫌烦,所以她唠叨儿子的时候,儿子的逆反多多少少也让她清楚明白这就是代沟。于是,在她明白以后,就尽量避免重复发生这样唠叨的场景。可生活中,很多东西是难以避免的。明明你生气发火知道这是错的,可在有的时候,却又避免不了。一家三口,又是三代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就像舌头、牙齿以及嘴唇,它们总会不经意间有碰撞。可它们互相谁又离不开谁,就象锅铲碰锅沿。生活,也许就是这样热闹着才有趣。
儿子不喜欢自己唠叨,自己不喜欢老妈唠叨,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华语想到这里,就开始反思,反思以后,老妈再唠叨,她就听了。但是遇到顾小洋不听话的时候,她照本宣科照样唠叨他,你愿意唠叨你唠叨,人家可未必全听。华语也烦,自己说话声音大,顾小洋就说她像爷们,她于是赶紧调整说话模式,语气也改变了,声音听去很温柔,这下可以了吧。顾小洋又说腻的起鸡皮疙瘩。华语气的没招没招儿的。有什么办法呢,人家是十几岁的少年,按时下的说法,正在经历青春期。自己有青春期吗?也叛逆过吗?忘了,华语觉得自己没有这么逆反过。一直是个乖乖女的形象。儿子顾小洋则不一样,不听她的话不说,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他还学会了顶嘴。他再也不是那个和她手拉手,或者被她挽着胳膊一起走路的小男生了。他的声带都变了,开始变粗。
好在华语在照顾老妈和儿子的同时,也会给自己腾出大部分时间来。尤其他们家这种三代同堂,一代只有一个代表的家庭模式,自己有的时候都忘了自己还是个女人了。只能现在把自己当顶梁柱使唤,至少华语在顾小洋18岁以前她还得扛着这个家。老妈年龄大了,需要她的呵护,儿子还小,也需要她这个做妈妈的给他安全感。在华语的眼里,小孩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在他还没有长大成人之前,他还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是妖,是小动物,是成长中还没有蜕去黄嘴丫的小鸟,羽翼未丰满,还不能亲自捕食养活自己。华语心里这样说这个没长大的偶尔气人的孩子,但是她却充分给他自由,给他独立的空间,把他当大人一样看待。
2011年华语报名学车,当时已经是八月份了,等到拿到驾照已经是2012年的春天,当时刚刚过完春节。天气还好,乍暖还寒。这一年的八月份,顾小洋光荣的成为了一名高中生,离开北京,一头扎到沙河市,过起了住校的生活。这个时候的华语似乎松了口气,就像姚远说的那样,孩子大了,只要离开父母身边,他才会真正的长大。姚远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儿子,老二是闺女。是两任妻子留给他的孩子。华语相信他说的是对的,也许儿子顾小洋高中三年以后,一定会换一个模样。就像姚远说的,他的儿子在高中住校以前,吃什么都是挑剔的,后来在学校住了三年,再回到家,什么都不挑了,就是饺子皮破了,他也会把馅和皮一起吃掉。这要是以前在家里,可就不一样了,指定把馅吃了,皮扔了,或者干脆皮和馅都扔到一边。他有自己的道理,说皮和馅都分家了,都进水了,没有味道了,是坚决不能吃的。姚远就会给儿子上忆苦思甜课,可人家不吃啊,不过姚远说还好,至少儿子从来不和他顶嘴。他就算不愿意听,但他不开口。
华语相信了他的话,觉得初中三年和儿子斗志斗勇的日子可算是过去了,以后的自己可算是轻松了。可以和姚远谈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恋爱了。这一场异地恋,因为孩子上初中,华语每天给孩子做饭而只能一年见一两面。但华语还不待去南宁见姚远,姚远就说暂时先不行,女儿还不知道他们离婚。这个之前华语是知道的,但她没有想到,他们在女儿面前演戏,却要涉及到她连这个城市都不能去。简单的华语没有想的太多,在她的思维里,一直觉得姚远能来她的城市见她,那么同理可证,她也一样可以去他的城市见他。想不到姚远为了她的女儿拒绝华语去他的城市,尽管他说的很委婉,但是华语心里颇不是个滋味。
不去就不去吧,华语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尽管儿子住校,她暂时看上去是轻松了,可她还有工作。于是她断了去南宁的想法。公司刚刚给她订制了一本书,她要采访要查资料,时间总是不够用,还哪有时间跑到另一个城市去约会呢。好在她已经习惯了或陪老妈或陪儿子的生活,如今身边只有和老妈相互陪伴的日子,也是不错的日子。再说了,还有豆豆呢。她很喜欢这只会讨欢喜会撒娇的小狗,虽然别人觉得它其貌不扬,可在她眼里,它就是最好看的小狗了。
何况,华语拿到驾照以后,就和朋友一起把新车鼓捣着开回了家。她还要拿出更多的时间熟悉车。从此,华语的生活又添了一项内容,那就是顾小洋每两周放一次假,她要驱车40公里,去沙河市把儿子接回北京。周五中午接回来,周日下午再送回去。她的车技恐怕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对于华语来说,离婚以前,从来也没有想过开车,更没想过会买车。华语从成都搬来北京,一直住在驾校附近,好几年过去了,三十多了才想起来学车,华语心里明白,这多半因为孩子上学远了,她来去看他方便,接他回来也方便。从沙河到北京40公里,要倒一次车。沙河来北京要经过夏垫、燕郊,车上乘客太多,挤也挤不下,站也站不稳的。华语一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想只拥有11路和自行车,四个轮子的也想摆弄摆弄。但她明白,这多半是儿子给了他勇气。她也告诉自己,活到老学到老。驾校学车的新手司机多半都是八零后,做为70后的她,往后看了看,也有比自己年长的,心下更是踏实了。她也明白,年长者虽然记忆力不好,但学东西踏实,认真,虽然朋友笑话她说以后北京的街头又多了一个马路杀手,可华语却说,放心,我是最慢的司机。驾校教练却对她说,慢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变道的时候,你要稳准狠,必须速度,看准了就赶紧变道,你犹犹豫豫想变不变,不变又想变那才容易出问题呢。
华语记下了。对儿子顾小洋,华语却狠不下来,高二的下学期,马上就要放假了,他却闹着要华语去陪读,电话里,顾小洋说出各种理由,华语却坚决不同意。她听了姚远的话,说对孩子也要该狠就狠,不能放任的什么都由着他。华语也多方咨询过来人,知道孩子只有离开自己才能成长。所以,她坚定的拒绝去学校陪读。当然,她还没有找到更适合的理由,比如家里姥姥年龄大了,需要身边有人陪伴,她只是一遍遍的告诉顾小洋,他已经长大了,别人能住校那他也一样可以。不要搞特殊。顾小洋也有他的一套,他说有好多同学都在校外住,他们在宿舍里根本睡不好,他们都睡的太晚了,有的在被窝里玩手机。一听到这里,华语开始紧张了,追问顾小洋是不是也在被窝里这么干。顾小洋自然说他才不这么傻呢,他可不想瞎了。可是,孩子的话,你也只能听信个六七八,虽然他从小告诫孩子不要撒谎,但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不说个一次两次的谎呢。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到死亡,有谁从来没有说过谎?就算是那些善意的谎言也算的,只要是说的不是真实的,那都算。要是顾小洋也在被窝里看手机,那眼睛哪里承受得了,这还也得?
华语尽管心里担忧,但表面还是装作若无其事,也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