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马六甲海战—落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中华之帝国崛起最新章节!
另一方面拿骚紧张地看着那艘可怕的122炮超级战列舰靠近他的海王号,前面已经有若干艘主力舰,被它那两侧射出的大量炮弹洞穿了船身,也许自己的海王号就要是下一个了。
“将军!敌人的五级舰!向我们这里过来了!”
拿骚猛然间朝水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中国人的护卫舰和巡航舰以四条船为一个小分队,与一道长龙般的联合舰队战列线成一个大大的夹角。
“为什么他们要斜着跑出去这么远,再朝我们过来?”拿骚的二副问道。
拿骚虽然脾气差,但是也是真材实料的海军将官,他眉头深锁,道:“你认为这些小船能够承受得了太多战列舰的侧舷火力么?用这么大的角度,从两面过来,就保证了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不会受到火力攻击。”
二副又道:“可是你瞧,将军,我们前面的船已经攻击到他们了!”
拿骚猛地望去,只见战列线中间部分几艘英国人的船朝着距离已经渐渐拉近的五级舰们发出了炮弹。飞来的炮弹由于护卫舰的斜行船身,命中率比对方船舷正对或者呈直角状的时候要低好多。只有零星炮弹击中了这些小船,并没有造成巨大的伤亡。
“这些白痴,这个时候还有工夫去管别的!”拿骚一拳打在船身上,生气地道。
二副还想问为什么,很快他就知道了答案,因为122炮的南洋号已经接近了自己舰队的前部战舰,最前面的一艘五级舰来不及装填下一轮就面对着南洋号数量巨大而且杀伤力极强的炮火,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大量炮弹直接击中了那艘船的主桅杆,使得这艘船失去了最主要的动力,船体的一侧也被打烂,虽然不至于沉没,但是这个工作会有后面的中国战舰替南洋号完成的。
拿骚顾不得管这艘倒霉的战列舰,他现在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思考着他的海王号该怎么从这样的巨舰下逃生。最后拿骚不得不下令所有的荷兰战舰各自脱离战场,撤退后升起荷兰国旗返回苏门答腊的巴达维亚港(因为荷兰秘密和英国签署条约,所以参战的军舰都挂英**旗)。
“将军,我们怎么办?后面跟着中国的军舰”二副也是一身大汗,发了炮,发现后面敌人的战列舰正在向他们靠近,而中国的这些五级舰在外虎视眈眈一旦靠近,极有可能直接陷入接舷战,到时候胜负难料。
拿骚也是难以决断,他反复沉吟,最后道:“等他们离得近了我们再打,这些没什么防护的小船,我们近距离一两次炮击就解决他们了。”
他的算盘是迅速打掉这些护卫舰再走,如果可能,用这些小船当盾牌,挡住中国战舰的炮击。
只是事与愿违,23艘五级舰和六级舰组成的大大小小的分队,像是恐怖的胡蜂一样,钉入了已经被恐惧弥漫的联合舰队中。这些小不点没有直接与联合舰队的战列舰们直接对舷交战,而是以惊人的灵巧插入了两艘战列舰只见的缝隙。
大多数战列舰的舰艏和舰艉都没有足够的火力,一般不超过十门八门小型炮,而这种火力,对护卫舰们来说,恰好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面对大量南洋海军的五级六级舰,拿骚不得不升起白旗下令投降,而那些逃脱的荷兰战舰在前往巴达维亚的路上相继被高速的蒸汽舰追上,最后真正逃脱的只有三艘六级舰到达巴达维亚。而而英军舰队方面伯麦死亡的劣势严重地影响了联合舰队,荷兰人听拿骚的指挥,发了狠劲儿地跟已经把他们围起来的小型舰交战,或是用刀枪,或是用炮,战列线在荷兰人的部分,完全变了模样。而英国人失去了主帅,各个舰长都开始了自行其是,大多都在履行之前的命令,保持战列线,与中国人对射。
战争的结果很明显了,不管是数量还是火炮英荷舰队远不是中国南洋舰队的对手。
-------------------------------------------------------------------------------1841年的南洋大战,欧洲人称为淡美兰海战,是欧洲人在远东地区的一次重大的军事失败。78艘大小欧洲军舰,在经历大战之后,只逃回了11艘战舰,其中有两艘荷兰三级舰,再返回巴达维亚的途中,遭受暴风雨,再加上船体受损沉没了。
而英国人战舰全军覆没,三级舰被击沉12艘,4艘被俘,小型五级舰5艘被俘,其余皆被摧毁。中国方面,损失了三艘小型战舰,其他各舰多少有损伤,但是修复之后,使用无碍。
欧洲海军总共伤亡了8000余人,其中4000人左右死亡,3000多人被俘虏。中国人共伤亡507人,其中285人死亡。
其中,欧洲舰队总指挥伯麦少将,在战斗开始没多久就死亡了。这场战果悬殊的大战,不仅让欧洲人重新审视了东方崛起的新帝国,更让欧洲人见识到了铁甲舰的厉害,在整个19世纪中期,无数的欧洲造船师都投入到了制造比中国更强的铁甲舰中,无数的欧洲军官和间谍来到中国,想要一睹这种世界上最强大的军舰的真颜。
淡美兰海战作为铁甲舰的首次应用于实战,在历史上的地位丝毫不逊特拉法加海战,而特拉法加海战占据的风帆战舰时代巅峰绝响之后,淡美兰海战成为了近代海军的第072章运动的还在持续。英国首相墨尔本子爵已经无法再承受上下议院和国内的压力在八月三十日向女王递交辞呈。随后保守党的罗伯特·皮尔爵士授命组阁上台。
另一方面拿骚紧张地看着那艘可怕的122炮超级战列舰靠近他的海王号,前面已经有若干艘主力舰,被它那两侧射出的大量炮弹洞穿了船身,也许自己的海王号就要是下一个了。
“将军!敌人的五级舰!向我们这里过来了!”
拿骚猛然间朝水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中国人的护卫舰和巡航舰以四条船为一个小分队,与一道长龙般的联合舰队战列线成一个大大的夹角。
“为什么他们要斜着跑出去这么远,再朝我们过来?”拿骚的二副问道。
拿骚虽然脾气差,但是也是真材实料的海军将官,他眉头深锁,道:“你认为这些小船能够承受得了太多战列舰的侧舷火力么?用这么大的角度,从两面过来,就保证了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不会受到火力攻击。”
二副又道:“可是你瞧,将军,我们前面的船已经攻击到他们了!”
拿骚猛地望去,只见战列线中间部分几艘英国人的船朝着距离已经渐渐拉近的五级舰们发出了炮弹。飞来的炮弹由于护卫舰的斜行船身,命中率比对方船舷正对或者呈直角状的时候要低好多。只有零星炮弹击中了这些小船,并没有造成巨大的伤亡。
“这些白痴,这个时候还有工夫去管别的!”拿骚一拳打在船身上,生气地道。
二副还想问为什么,很快他就知道了答案,因为122炮的南洋号已经接近了自己舰队的前部战舰,最前面的一艘五级舰来不及装填下一轮就面对着南洋号数量巨大而且杀伤力极强的炮火,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大量炮弹直接击中了那艘船的主桅杆,使得这艘船失去了最主要的动力,船体的一侧也被打烂,虽然不至于沉没,但是这个工作会有后面的中国战舰替南洋号完成的。
拿骚顾不得管这艘倒霉的战列舰,他现在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思考着他的海王号该怎么从这样的巨舰下逃生。最后拿骚不得不下令所有的荷兰战舰各自脱离战场,撤退后升起荷兰国旗返回苏门答腊的巴达维亚港(因为荷兰秘密和英国签署条约,所以参战的军舰都挂英**旗)。
“将军,我们怎么办?后面跟着中国的军舰”二副也是一身大汗,发了炮,发现后面敌人的战列舰正在向他们靠近,而中国的这些五级舰在外虎视眈眈一旦靠近,极有可能直接陷入接舷战,到时候胜负难料。
拿骚也是难以决断,他反复沉吟,最后道:“等他们离得近了我们再打,这些没什么防护的小船,我们近距离一两次炮击就解决他们了。”
他的算盘是迅速打掉这些护卫舰再走,如果可能,用这些小船当盾牌,挡住中国战舰的炮击。
只是事与愿违,23艘五级舰和六级舰组成的大大小小的分队,像是恐怖的胡蜂一样,钉入了已经被恐惧弥漫的联合舰队中。这些小不点没有直接与联合舰队的战列舰们直接对舷交战,而是以惊人的灵巧插入了两艘战列舰只见的缝隙。
大多数战列舰的舰艏和舰艉都没有足够的火力,一般不超过十门八门小型炮,而这种火力,对护卫舰们来说,恰好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面对大量南洋海军的五级六级舰,拿骚不得不升起白旗下令投降,而那些逃脱的荷兰战舰在前往巴达维亚的路上相继被高速的蒸汽舰追上,最后真正逃脱的只有三艘六级舰到达巴达维亚。而而英军舰队方面伯麦死亡的劣势严重地影响了联合舰队,荷兰人听拿骚的指挥,发了狠劲儿地跟已经把他们围起来的小型舰交战,或是用刀枪,或是用炮,战列线在荷兰人的部分,完全变了模样。而英国人失去了主帅,各个舰长都开始了自行其是,大多都在履行之前的命令,保持战列线,与中国人对射。
战争的结果很明显了,不管是数量还是火炮英荷舰队远不是中国南洋舰队的对手。
-------------------------------------------------------------------------------1841年的南洋大战,欧洲人称为淡美兰海战,是欧洲人在远东地区的一次重大的军事失败。78艘大小欧洲军舰,在经历大战之后,只逃回了11艘战舰,其中有两艘荷兰三级舰,再返回巴达维亚的途中,遭受暴风雨,再加上船体受损沉没了。
而英国人战舰全军覆没,三级舰被击沉12艘,4艘被俘,小型五级舰5艘被俘,其余皆被摧毁。中国方面,损失了三艘小型战舰,其他各舰多少有损伤,但是修复之后,使用无碍。
欧洲海军总共伤亡了8000余人,其中4000人左右死亡,3000多人被俘虏。中国人共伤亡507人,其中285人死亡。
其中,欧洲舰队总指挥伯麦少将,在战斗开始没多久就死亡了。这场战果悬殊的大战,不仅让欧洲人重新审视了东方崛起的新帝国,更让欧洲人见识到了铁甲舰的厉害,在整个19世纪中期,无数的欧洲造船师都投入到了制造比中国更强的铁甲舰中,无数的欧洲军官和间谍来到中国,想要一睹这种世界上最强大的军舰的真颜。
淡美兰海战作为铁甲舰的首次应用于实战,在历史上的地位丝毫不逊特拉法加海战,而特拉法加海战占据的风帆战舰时代巅峰绝响之后,淡美兰海战成为了近代海军的第072章运动的还在持续。英国首相墨尔本子爵已经无法再承受上下议院和国内的压力在八月三十日向女王递交辞呈。随后保守党的罗伯特·皮尔爵士授命组阁上台。